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9|回复: 0
收起左侧

[经济史话] (五谷史话)六、小麦发展的历史

[复制链接]

6592

主题

7989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熊猫老师

     居住地:广东省 广州市

     梦想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喜欢的专业:历史教育

Rank: 9Rank: 9Rank: 9

Medal No.5

发表于 2011-12-31 11: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 《晋书·五行志》说: “元
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吴郡(今江苏)、吴兴(今浙江湖州)、东阳
(今浙江东阳)无麦禾(这里的禾是指稻说的),大饥。”可见四世纪初,
麦在江浙一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后,又陆续得到推广,主要是
出于农民自己的传播,有时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广。南宋初年,北
方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省。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麦的
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麦价大涨,刺激了麦的生产。因此,麦的栽培迅速扩
大开来。南宋庄季裕在他写的《鸡肋编》(十二世纪前期)中说:“此时一
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经不亚于淮北。”这就是说,已经不亚于北方了。
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
夏季收麦以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两熟。麦的推广并不妨碍稻的栽培面
积。大概南方种麦后,很早就摸索出一套稻麦两熟制的经验。北宋朱长文的
《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就说:“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
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后来南宋陈旉(fū 肤)《农书》(1149年)和
王祯《农书》(1313年)所说的也是稻麦两熟制。而且根据王祯《农书》的
记载,南方对于种麦,已有相当技术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并不比
北方差。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 “收
麦如救火”。 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 (shà 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
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
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
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
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割麦人用钐割
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
就拉到打麦场上。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
镰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速收麦器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推断,到了南宋,全国小麦总产量可能已经接近谷
子,或者超过谷子而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
的15%多一点。这虽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麦在明代
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而居第二位。
从历史上看,我国小麦栽培也是不断发展的。解放后发展更快,发展速
度超过其他各种粮食作物。拿 1979年的总产量和1949年的比较,1979年是
1949年的4.54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