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6|回复: 0
收起左侧

[战争史话] “杀鸣用牛刀”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2-29 15: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杀鸣用牛刀”
  1983年10月13日,位于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国格林纳达爆发了军事政变,以政府军司令奥斯汀为首的一伙军官,占领了总理府,手无寸铁的莫里斯·毕晓普总理遭到软禁。19日,数干群众在首都圣乔治游行支持毕晓普,并将毕晓普解救出来。其后,这些人与政变者发生冲突,毕晓普又重新落到政变者手中,当天便被秘密处决。
  20日,军方接管政权,成立了以奥斯汀为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格政权落入亲苏古的强硬派手中。
  在美国白宫,关于格林纳达局势的会议正在秘密进行。这是里根任总统以来秘密程度最高的一次会议,参加者除总统、国务卿和国会领导人外,只有里根的几位高级助手。
  靠墙的地方挂起了一张南加勒比海地图。即使在这张放大了250倍的地图上,格林纳达仍然显得渺小,似有若无。在地图的下方,还有一行提示性的文字:格林纳达,距美国3千公里。人们不禁要问,美国这么一个具有世界头号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超级大国,为什么会对小小的格林纳达那样感兴趣呢?
  原来,格林纳达陆地总面积虽仅为344平方公里,但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位于加勒比海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南端,西濒加勒比海,与巴拿马运河遥遥相对,东临大西洋,扼加勒比海出入大西洋的东部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格林纳达独立后,成为英联邦成员国,由统一工党执政。以埃利克盖里为总理的统一工党政府奉行亲西方和亲美的政策,引起了在野党“新宝石运动”的不满,1979年3月13日发动政变,推翻了盖里政府,成立了以莫里斯·毕晓普为总理的新政府。该政府在外交上奉行向苏联和古巴“一边倒”的政策,大量接收苏联和古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引起美国的极大不满。美国认为,格林纳达如果被苏古完全控制,由格林纳达、古巴和尼加拉瓜三国的机场构成的“铁三角”将使作为美国传统“后院”的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处于苏古作战飞机的威胁之下,美国海上运输线和本土的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由此,美国不断向毕晓普政府施加压力,试图推翻格林纳达的亲苏古政权,将其纳入“民主”国家之列。
  在美国的压力下,毕晓普开始采取措施缓和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
  1983年6月7日,毕晓普还亲自访问美国,并与美国达成一项“谅解”。毕晓普的上述行动引起了政府内部以副总理科尔德和政府军司令奥斯汀为首的亲苏古“强硬派”的激烈反对,最终导致政府军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毕晓普政权。
  格林纳达政变给里根政府出兵提供了借口。为了做到“师出有名”,里根政府陈述了三条理由:一是保护在格林纳达圣·乔治大学的几百名美国学生;二是保护在岛上的英国总督;三是根据原总理毕晓普合法政府和加勒比六国政府的紧急请求。其实,美国的战略企图是力求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推翻政变政权,扶植亲美新政府,同时慑服其他中美洲国家亲苏古的政治势力,以对抗苏联和古巴在中美洲的“渗透”和“扩张”。
  为实现这一企图,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制定了代号为“暴怒行动”的作战计划,出动地面部队8000人、海空军1万人、飞机230架、航空母舰2艘、其他舰船13艘,而格林纳达仅有陆军2000人。21—23日,美海军“独立”号航母编队和“关岛”号两栖攻击舰编队隐蔽驶抵格岛海域,在该岛周围50海里范围内设立了海、空封锁区。
  1983年10月25日清晨4时30分,美国舰载航空兵对珍珠机场实施航空火力准备。5时,400名海军陆战队从集结于珍珠机场以东水域的“关岛”号两栖攻击舰搭乘直升机,直接在珍珠机场跑道上登陆。经2小时战斗,美国完全控制了珍珠机场。
  5时30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格林纳达西南部的萨林斯角机场打响。美“独立”号航母出动A—6、A—7攻击机对萨林斯角机场实施火力压制,不等守军喘过气来,又由武装直升机护送本身就具有攻击能力的AC—130武装运输机进行人员空降。特种部队和空降师各2个营控制机场后分兵两路向圣乔治推进。
  格军大部溃散,但正在帮助修建机场的古巴人却顽强抵抗。两个机场失守之后,格岛之战的格局就基本确定了。至28日下午,南北两路美军经激烈巷战后占领圣乔治城,战斗结束。
  整个战争过程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美国在战争过程中始终掌握着战争主动权,并最终以很小代价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对格林纳达的占领,达成了战略目的。格林纳达方面处处被动,处处挨打,8天之内就落得个丧权辱国的局面。战争结束,美军仅18人阵亡,90人受伤,损失直升机10余架。格军亡40余人,被俘15人,其余逃散;古巴人亡69人,伤56人,被俘者达642人。
  这场战争是以大凌小的侵略战争,遭到了包括美国的西欧盟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的一致反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大受损害,但是,这场体现现代化样式岛屿作战的战争,是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而且是一场代价小、收益大的速决战。美军战前准备仅4—5天,反应快速,发挥海空军优势封锁、控制格林纳达的领海和领空;海军陆战队、空降兵和特种作战部队登陆和空降后,快速突击,速战速决,在战略指导上有许多成功经验。
  这场战争还是一场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美军三军出动,上有卫星、现代化作战飞机和各种直升机,下有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大型水面舰艇、坦克和各种装甲车辆,有大量的精确制导武器,有先进的C3I系统等。格林纳达方面既没有飞机、舰艇、也没有坦克、大口径火炮,其高技术装备几乎等于零。格美对抗,实质上相当于拿棍棒的人与拿着自动步枪的人打仗。
  6年以后,也就是1989年12月,美军为了维护其在巴拿马运河区的殖民利益,又大兵入侵巴拿马,进行所谓的“正义事业行动”,再一次表演了“杀鸡用牛刀”的把戏。
  美国和巴拿马的主要矛盾是巴拿马运河问题。
  1903年,美国政府强迫刚刚独立的巴拿马签订了美开凿和永久租借巴拿马运河区的不平等条约。
  1914年运河通航后,美国把运河西岸16.1公里范围划为运河区,设立美军南方司令部,不许巴拿马人入内,运河区成了“国中之国”。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复运河区,进行了长期斗争。
  1977年,美、巴签订新约规定美国于1999年底将运河区主权归还巴拿马。
  1983年,诺列加少将任巴国防军司令后,要求美国提前归还运河区。为此,美国多次想除掉诺列加,美巴关系趋于紧张。
  1989年12月,美、巴在提名运河管理委员会主任问题上出现争端,关系急剧恶化。
  15日,巴全国民众代表大会任命诺列加为政府首脑。
  16日,一名美军军官在与巴士兵冲突中丧生,美国随即以此为借口入侵巴拿马。
  1989年12月20日凌晨1时,2.6万美军趁着夜暗,兵分5路,向巴拿马军队的27个重要目标同时发动了猛烈的突然袭击。美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投下的重磅炸弹、AC—130直升机发射的导弹、坦克炮弹和迫击炮弹,暴雨般地倾泻到目标上。接着,C—141、C—130和C—5等大型军用运输机掠过天空,伞兵从天而降。巴国防军司令、政府首脑诺列加指挥巴军及准军事部队“尊严营”奋起抵抗,战斗十分激烈,终因寡不敌众,仅8小时就失去了组织的抵抗能力。
  15个小时美军就控制了巴军的大部分兵营,推翻了诺列加政府。1990年1月3日晚8时48分,诺列加被迫向美军投降。
  美军入侵巴拿马,以较小的代价顺利地达成了作战目标。
  在此次战斗中,美军预有准备,计划周密,战前向巴增派了很多兵力,并利用驻巴的便利条件进行了现场演练,使参战部队熟悉作战地形、环境,掌握应该采取的战术。同时,美国注意隐蔽作战部署,严格保密,使用优势兵力,选择有利时机;发挥空中优势,快速部署部队,从而保证了入侵行动的隐蔽性、突然性,增强了打击的力度。F—117隐形战斗轰炸机和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等都首次应用于实战,机组人员都装备有现代化的航空夜视系统。诺列加则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明知美军战前活动频繁,却认为美军故作姿态,在美军入侵的头天晚上,诺列加还在军官俱乐部寻欢作乐,致使最后被美军抓获。
  美军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虽然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但在政治上却陷入被动,其侵略行径遭到世界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也使全世界人民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国虽然极力把自己装扮成主持正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世界警察,但实际上却在推行强权政治,肆意践踏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成为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格林纳达和巴拿马的战败再一次说明,落后就要挨打这条古训在战争已经进入到高技术阶段的今天,仍值得引起深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