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面、截耳和断发的含义是什么?
《辞海》解释“面”云:“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的风俗,割面流血,表示忠诚哀痛。”伴随着面的,往往还有截耳、断发等仪式,多见于丧葬典礼中。但是,这种风俗并不仅仅流行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不只限于丧礼,它们在其它场合亦时有所见,其含义是多方面的。
希罗多德在《历史》中相当详细地描述了当时(公元前5世纪)活跃于亚欧大陆北方草原上的游牧人塞西安人的风俗。谈及丧俗时,他说,塞西安人“割掉他们耳朵的一部分,剃了他们的头,绕着他们的臂切一些伤痕,切伤他的前额和鼻子,并且用箭刺穿他们的左手。”(见卷4)显然,面、截耳、断发是塞西安人的主要致哀方式之一。塞西安人是见于文字记载的早期最有影响的游牧民族(如今多将其归属于伊兰人种),他们与同时的其它民族交往频繁,对于后世的游牧民族也有很大影响。但是其它各族的类似风俗似乎并不全部来自塞西安人。因为希罗多德同时记载了埃及卡里亚人的面仪式是在祭神时举行的:“至于布希里斯城的伊西司祭的仪式,我已经说过了。在那里,成千上万的全体男女群众在牺牲仪式结束后捶胸哀悼,至于他们所哀悼的是谁,由于在宗教上害怕犯不敬之罪,我就不提了。住在埃及的卡里亚人在这个日子里做得比他们还要过火,这些卡里亚人甚至用小刀把自己的前额割伤。由于这样做,他们就可以使人知道,他们乃是异邦人,而不是埃及人。”(见卷2)
我国古籍中也有许多关于面、截耳和断发风俗的记载,它们既见于游牧人中,也见于定居人中。《后汉书?耿?传》,耿?的侄儿耿秉曾率军守卫北部边疆地区,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深得军心,即使异族匈奴人也对他敬重异常。他死后,南匈奴“举国号哭,或至面流血。”又,《梁书?滑国传》说,公元五六世纪称雄中亚,并拓地至西北印度的游牧人哒(或以为当属蒙古利亚人种,或以为当属印欧人种)有截耳致哀之俗:“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洛阳伽蓝记》(成于公元6世纪上半叶)卷五记于阗的丧俗云:“在者以火焚烧,收骨葬之,上起浮图。居丧者剪发面为哀戚。发长四寸,即就平常。”
公元6世纪下半叶和7世纪上半叶在亚欧地区建立强大游牧汗国的突厥人同样有面之俗。《周书?突厥传》载云:“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诸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祭之。绕帐走马七匝,一诣帐门,以刀面,且哭,血泪俱流,如此者七度,乃止。择日,取亡者所乘马及经服用之物,并尸俱焚之,收其余灰,待时而葬。??葬之日,亲属设祭,及走马面,如初死之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说,毗伽可汗死(8世纪30年代初)后,“这么多的百姓剪去了头发,划破了耳朵、面颊。”成于7世纪中叶的《大唐西域记》序文中提到“黑岭”(即今兴都库什山脉,绝大部分位于今阿富汗境内)以南的丧俗道:“死则焚骸,丧期无数,面截耳,断发裂裳。”足见在以定居为主的印度人中也流行面、截耳之俗。
继突厥之后称霸漠北的是回纥游牧政权。《新唐书?回鹘传》记云,唐廷以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磨延啜。可汗死后,回纥人要宁国公主殉葬;公主尽管最终拒绝了殉葬,但是“面哭亦从其俗。”又,亚美尼亚史料载云,公元七八世纪活动在北高加索地区的匈人在葬礼上的一个仪式是:面对死者用刀划割自己的脸颊和四肢。13世纪兴起于蒙古高原的蒙古人也有类似风俗。《蒙鞑备录》记云:“所谓白鞑靼者,容貌稍细。为人恭谨而孝,遇父母之葬,则其面而哭。尝与之联辔,每见貌不丑恶而腮面有刀痕者,问曰:‘白鞑靼否?’曰‘然’。”
面、截耳、断发之俗除了致哀之意外,尚有其它种种含义。例如《旧唐书?契?何力传》载道,归顺唐廷的蕃将契?何力被执送至薛延陀可汗处,但是拒不屈服,他“拔佩刀东向大呼曰:‘岂有大唐烈士,受辱蕃庭,天地日月,愿知我心。’又割左耳以明志不夺也。”显然,这里的截耳是在敌人面前表达坚定立场和不屈精神的一种形式。又,《新唐书?田承嗣传》载云,田承嗣图谋扩张权势,便吩咐亲信暗示各级将校,应在朝廷特使面前面恳请任命日承嗣为统帅。则知面又含诚恳请求之意。另一类似的事例是:唐武后时代的酷吏来俊臣设计诬陷突厥酋长阿史那斛瑟罗,说他有谋反之举。最终经过几十名酋长联合起来“割耳、面颂冤”,才免遭定罪。截耳的又一含义是发重誓:《新唐书?列女传》说,赵姓女的父亲因偷盗罪当死,后经女儿申辩,得免死刑。赵女誓愿毁服依佛法以报,当即“截耳自信。”
(芮传明)
突厥人为何以狼为图腾?
狼这种动物,外貌丑陋,生性贪婪、凶残。汉语成语有狼心狗肺、狼狈为奸,都是贬语。奇怪的是,在某些古代民族的传说中,狼却被描述成热心抚育人类幼儿的善良动物,甚至被视作他们的祖先而加以顶礼膜拜。突厥人以狼为图腾就是一例。
突厥人最初大约居住在今叶尼塞河的上游,公元5世纪被亚洲北部大国柔然所迫迁至阿尔泰山的南面。6世纪获独立,并灭柔然,随后征服中亚,其领土东起蒙古高原,西抵波斯帝国边境。但不久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于630年被中国唐朝所灭,西突厥人则向西迁徙。11和13世纪,西突厥人中的塞尔柱和奥斯曼两支部落先后迁徒到西亚,分别建立庞大的塞尔柱帝国和奥斯曼突厥帝国。现今土耳其国家的名称即源于突厥之名,土耳其民族则是突厥人和小亚原有居民长期融合的产物。
突厥人当其崛起之时,军旗上曾经绘有金色狼头,号称狼旗。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样,旗帜上的动物图象往往是该民族古老的图腾的标识。古罗马人的军旗常常绘有鹰,称鹰旗,有些则绘上狼、马、野猪、牛头人身怪兽,这些动物都曾是古罗马人的图腾。
图腾一词,原是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意思是“他的亲族”。人们认为自己的氏族同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之间有血缘联系,这一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就是氏族的图腾。他们崇拜本民族的图腾,通常禁止打杀和吃食,并以它作为本氏族的名称和标志。这便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图腾崇拜。图腾的形象往往被雕刻或描绘在住所、武器、用具,甚至氏族成员身上。突厥军旗饰有金色狼头,显然表明狼曾经是突厥部落的一种图腾。因此,突厥可汗不仅于“旗纛之上,施金狼头”,而且“侍卫之士,谓之附离”。附离,汉语的意思就是狼。
突厥人为何以狼作为自己的图腾呢?《周书?突厥传》记载了有关突厥人的两个传说。据其中的一个传说,突厥人的祖先原是在匈奴之北的索国,部落首领名阿谤步,有兄弟17人,其中一个兄弟叫伊质泥师都,是母狼生的。阿谤步等人生性愚痴,所以败落下去。而泥师都由于感受到特别的灵气,能够呼风唤雨。他娶了两个妻子,分别是夏神和冬神的女儿。有个妻子一胎生了四男,大儿子纳都六设住在践斯处折施山(在今叶尼塞河上游),由于关心同部落人的疾苦,多方予以周济,被大家奉为君主,国号突厥。但据另一传说,突厥人本是匈奴人的别种,姓阿史那氏。原来,有一匈奴部落为邻国所破,成员尽被杀戮,仅剩下一个年方十岁的男孩,兵人见其小,不忍杀之,但却砍掉他的双足,弃于草泽之中。有条牝狼用肉饲养这个男孩。男孩长大后,与狼合,牝狼遂怀了孕。邻国的国王听说此儿尚在,再次差人去杀掉他。来人见狼正在旁边,便想将狼一并杀死。但狼却逃走了,来到高昌国的北山。山有洞穴,穴内有平壤茂草,周围数百里,四面都是山,狼藏匿其中,生下10个男孩子。他们长大后,在外面娶妻成家,后代各有一姓,阿史那即其一。
以上两个传说,内容虽不一致,但有一个共同点,即认为狼是突厥人的祖先。《周书?突厥传》对此作了肯定,并进一步解释道:突厥人“盖本狼生,志不忘旧”。《隋书?突厥传》也说:“故牙门建狼头纛,示不忘本也。”中国的封建史家不能拨开神话传说中的迷雾,也认为突厥人的祖先是狼,为了不忘本,他们就在旗纛之上绘上狼头,即以狼为图腾。这种解释在科学发达的今天,自然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关于图腾崇拜,现代科学作出的解释是:它最初出现在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人类不了解生孩子和两性结合的关系,同时在母系氏族制之下,自然地想像自己的女祖先感某种动物图腾之灵而生育,因而许多民族都有人与动物相交繁衍出该族子孙的传说。所以,突厥人的传说把狼看作是自己的祖先也就不奇怪了。然而,人们不禁要进一步问道:“被作为图腾的动物种类繁多,为什么突厥人却选中了狼呢?
大凡被当作图腾的动物,都与当时原始人类的现实经济生活、尤其是渔猎活动有关。其中,最大量的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如鹿、牛、羊、鱼及某些鸟类等,人们举行一定的图腾仪式,祈求他们的大量繁殖。另有一些是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益的动物,如犬、鹭、蜂。还有的是由于其自身的某些长处而被人们崇拜,如乌龟长寿,蛇能蜕皮重褒青春。但也有的是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带来重大威胁的动物,如狮、虎、熊、鳄鱼,特别是狼,同样被奉为图腾。美洲印第安易洛魁人的6个部落中,每个部落都有一个以狼为名称即为图腾的氏族。印第安人其它一些部落,如崴安多特部落、衣阿华部落、奥托与密苏里部落、文尼伯歌部落等,也都有狼氏族。这种以狼为图腾而加以顶礼膜拜的现象,是不是反映了原始牧人们对于狼的畏惧心理,或是希望狼发善心并祈求狼的庇护,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人们恐怕还难以作出确切的判断。
(余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