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回复: 0
收起左侧

[外国历史之谜] [世界文化之谜]耶稣是否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1-1 14: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耶稣是否被钉死于十字架上?
历史上是否确有耶稣其人?这是人类文化史上争论了2000年都未获结果的千古之谜。且不论正统的神学观点,即认为耶稣是上帝之子,兼有神人二性。而近代以来对于是否有过耶稣其人,便出现了“神话论者”和“历史论者”两派,前者认为耶稣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基督教会为了传播教义而制造出来的形象,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耶稣其人。后者则依据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典籍与神话传说加以梳理考订,认为虽然关于耶稣的生平事迹的传记材料十分缺乏,从有关耶稣的唯一信息来源四福音书来看,记载疏漏太多,抵牾太多,含混太多,主要都为了宣扬耶稣基督的神迹,或被作者用来传达神学意念。但尽管如此,“历史论者”依然认为耶稣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位确实存在过的宗教历史人物。这一观点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与传说,大致勾勒出耶稣其人的生平是这样的:相传生于犹太伯利恒,生年约为公元前6年,卒年约为公元30年。他在30岁左右在加利利和犹太各地传教。宣称天国将至,人们应当悔改;信他的必得救,不信者将被定罪。他抨击犹太教当权者,反对犹太教墨守成规,遭到犹太教上层分子的疾恨。在“逾越节”(犹太民族与犹太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公历3、4月间)前夕,被门徒之一加略人犹太出卖,由犹太教大祭司的差役拘捕。后以“谋叛罗马”罪被送交罗马驻犹太总督彼拉多,在“逾越节”当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如果真有耶稣其人,那么关于他的死,又是一个引起争论的问题。据《圣经》〈新约〉中的“四福音书”(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记载,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3天,重新复活,并一再在门徒面前显现,因此使四散的门徒重新鼓起勇气,聚集起来,获得了耶稣之死不是终结而是死而复活的信念。不过这种说法自近代以来一再引起人们的疑惑,早在1835年,德国青年黑格尔派学者大卫?F?施特劳斯就在《耶稣传》中指出“耶稣之死的真实性,不可能从他被钉十字架这一方面得到充分证明,而只能从他之复活缺乏证明予以说明。说耶稣还继续活着是没有历史资料可资证明的,但如果认为他真的死了,那也只好把他钉十字架之死认为是真的死了。”英国学者卡本特认为:“有关耶稣处死的情形,福音书的记述大都是为了显示其如何在细节上都实现了《旧约》的预言。”(《耶稣》)。美国《圣经》文学专家莱肯指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完成了替人类赎罪的使命,是《新约》中福音故事的基础,也是整部《新约》神学思想的基础”(《圣经文学》)。也有不少神学家和科学家用各种方法对意大利都灵大教堂的一块坟布进行测试与检验考证(据说这块坟布曾包过耶稣的尸体)是真是假,众说纷纭。
不过,在本世纪出版的两本书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他们都另辟蹊径,对耶稣的身世作出了标新立异的解释。1982年英国德拉科特出版社出版的《圣族与圣杯》(TheHolyBloodandtheHolyGrail)一书,由英国人H?林肯、美国人R?利以及新西兰人M?贝京三人合作撰写。作者历经数年的实地考察及查阅了大批文献资料后认为:耶稣并不是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而是一个觊觎以色列王位的犹太贵族,其娶了一个名叫玛丽?玛格达琳的女子为妻,并生有子女数人。因为参与贵族争权斗争遭到失败后,被迫流亡到高卢(法国古称)。为了防备政敌的谋害,他将妻子儿女留在高卢,并捏造自己被判刑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故事,自己只身潜返祖国。他的后代在高卢生活繁衍,并在公元5世纪时成为法兰克人墨洛温王朝的统治者。至公元11世纪末,耶稣的后裔参加了十字军东征,创建耶路撒冷拉丁王国的戈德费鲁瓦?德?布隆(GodfroideBouillon)即为耶稣后代,关于耶稣家族的血统就被称之为圣杯??血统,它的秘密一直由秘密教会锡安山隐修会(prieuredéSion)所保存。中世纪乃至近现代的一些文化界名人如达?芬奇、波义耳、牛顿、诺迪埃、雨果、德彪西、科克托等人都曾是该会首领,甚至戴高乐也是该会成员。锡安山隐修会禁止普通教徒了解耶稣家族的秘密。作者甚至声称悬挂于天主教堂的圣母像,并非耶稣母亲之像,而是其妻玛丽?玛格达琳的画像。此书所披露的耶稣身世轰动了欧美,被西方书评界称之为“20世纪最有争议的著作”。该书至1986年便已连续印行了6版,仍畅销不衰。
与前书天方夜谭式的奇论不同的是,一位年轻的德国学者H?凯斯顿在1983年写出了《耶稣在印度》(JesusLebteinLndien)一书,提出了一种值得重视的说法。该书是作者自19731983年间数度在东方(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游历、考察和研究的结果。作者认为,耶稣在幼时为躲避罗马行省希律王的迫害,逃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城,并在那里学习佛教教义,12岁以后又到印度继续深造,10年以后(约公元6年)才重返故乡以色列,自称拿撒勒人耶稣,并从事创立基督教及传教活动,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恐慌,后被总督彼拉多逮捕,判处受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刑罚。当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之后,受尽了折磨,为了营救他,有人暗中在送给他喝的酸酒中投放了麻醉药物,造成了耶稣的假死(如同莎翁剧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假死的情节一般。而耶稣时代的犹太人深谙此道)。后由富商约塞夫买通了当局和行刑者,得到了耶稣的“尸体”,并用解毒药拯救了他的生命,使其得以“复活”。耶稣治好伤病之后,曾多次在其门徒面前“显现”。此后便在叙利亚、波斯、土耳其一带秘密传教,直到16年之后,偕其母亲一起到印度克什米尔定居,以“约兹?亚萨夫”(YuzAsaf)之名著称。据说曾到北印度、中国新疆等地讲道授经。以年逾八旬的高龄在克什米尔的斯利那加善终。至今斯利那加旧城中央仍保存着耶稣的陵墓,名为“先知约兹?亚萨夫之墓”。每年还迎来成百上千的香客朝圣。
争论了2000年,仍是耶稣的同时代人所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人到底是谁?”
(顾云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