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曲家帕勒斯特里纳何以“削发为僧”?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后期,意大利艺术领域里出现了一位人物??乔万尼?帕勒斯特里纳(约1525?1594年),他被称为16世纪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两个学生那尼尼和西莱格里都继承其师,尤其是后者的弥撒曲被当时认为是“伟大的宝物”,它们被西斯廷教堂严控起来,不准其流传到外部,直到后来莫扎特默写出谱子才始得流传,可见帕勒斯特里纳在音乐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20世纪以来研究他的学者更把他列入最伟大的作曲家之列。他的名字??帕勒斯特里纳本是他出生的城镇名,年轻时他曾用过各种名字后随着其声誉日隆,人们便以其出生地作为他的名字了。当今不少音乐爱好者到罗马旅游时,都要亲眼目睹罗马近郊这个风景特异的山镇。
这位音乐家一生的黄金时期正处于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斗争这一特殊时代。当时以及后来的许多音乐大师都曾周游列国,他却不同,一生几乎未曾离开罗马,甚至未曾离开教堂。这种环境决定了他必然为教会倡导的圣乐服务,教会也千方百计利用他使之成为反宗教改革的典范,他本人在晚年曾为自己创作过亵读神灵的爱情歌曲而感到羞愧和不安,而这一点也许成了他“削发为僧”的一个原因。尽管他所处的时代已接近于文艺复兴时期之末,人文主义思想和观念的新气息已渗入教堂,但他作为音乐艺术的天才和“宗教音乐的救主”,其创作风格却属于严格的宗教圣乐范畴,他把复音圣乐发展到一个顶峰,其贡献和成就是文艺复兴时期无人可以相比的,这正是一个世纪之前英国大作曲家邓斯塔布尔所认识到却未能做到的。帕勒斯特里纳一生作品包括103首弥撒曲、几百首经文歌及大量的奉献曲、赞美诗等等,全部都是宗教音乐作品,这也反映了他的创作信念和原则;而且其圣乐都是天主教音乐,所以称他为反宗教改革派音乐家的代表并不过分。
帕氏生活时代历经七位罗马教皇,他曾向六位教皇、两位公爵、一位公爵夫人和一位亲王奉献过作品,“但这些恩主们远不够意思,一点也不慷慨”,他的生活有时简直很穷,因为他很早就结了婚,为了养活老婆孩子,他一生都在为生活和荣誉而拚命工作,不过最终还是荣耀了一阵子,在最后10年,他的荣誉和地位都达到了顶点。帕氏最幸福的时刻也许是在1500名家乡亲人唱着他的圣歌大步走进罗马城的时候,当时他在队伍最前面指挥着。当他年老时,意大利文化中心地??北方所有最优秀的音乐家都前来看望他,称他为所有音乐家的父亲;他死后被安葬在颇具气派的罗马圣彼得教堂内,墓碑上刻着“音乐王子”四个大字,其著名的墓志铭上写道:“1594年2月2日,晨间,最伟大的音乐家乔万尼?帕勒斯特里纳,我们的挚友与圣?彼得教堂的乐师长辞人间,他的葬仪不仅全罗马的音乐家都到场,市民亦不可计数,同唱着他的《LiberaDomine(宽宏的上帝)之歌》。”
关于帕勒斯特里纳晚年曾“削发为僧”,加入修士行列,其原因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他妻子之死即家庭不幸是主要原因。1580年,他所敬爱的结发妻子被瘟疫夺去了生命,在此之前,他的兄弟和两个儿子也死于这种传染病。妻子去世当年的12月,“经慎重考虑”,他“削发为僧,一个月后便获得教士职位”。所以一直认为爱妻的死是直接原因。世所共认他和妻子有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传记家们认为他们的婚姻非常幸福,妻子“露克蕾茜亚是一位正直少女,身高与丈夫相若”,“她享受了他被遴选为最初梵蒂冈专任作曲家的快乐。他和妻子一起忍受了最贫苦的日子,也超越最激烈的精神上的苦恼,并且共尝过悲苦的、坚硬的果实??在他所获得的荣耀以及因而投射下来的温暖的阳光中,也和她一起享受了和平的快乐。”这一对忠贞的情侣,一起度过了约30年的时光。所以露克蕾茜亚的去世也许给了作曲家重要一击,最终导致了他遁隐于世。
但另一种观点认为,他加入修士行列应与其天主教信仰,这种宗教情感和宗教精神联系起来,这也可从其创作生涯和创作原则中反映出来。帕氏1580年之前不是一个教士,但却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坚定地创作天主教圣乐,他的音乐圣洁而庄严,动人心弦,许多有宗教信仰的音乐爱好者及其他了解这类音乐的人聆听他的音乐时,常常被感动得不知所措。其旋律的沉思美和神圣性是任何别的音乐家望尘莫及的。如罗马西斯廷教堂是以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壁画闻名于世的,但在演唱帕氏音乐的这天,教士们都穿上哔叽法衣,没有香料;不要烛光,整个教堂都是阴沉的、苦痛的,信徒们两个一排地走进去,在十字架前低首,悲哀而庄严的圣乐就在这教堂圆穹上盘旋。因此,从他创作的内容和鲜明的风格来看,这种创作一方面反映了他自己的灵魂早已融入了耶稣之爱中;加外说明了世俗的生活满足不了他艺术上强烈的宗教情感。前面已说过,他晚年曾为年轻时创作的爱情歌曲而忏悔,这时的他“一直被疲劳与贫穷所迫,只能加入仰赖保护者喜恶而度过可怜日子的音乐家之列”,然而这种苦恼多属精神上的,因为他一生的经历反映了他创作艺术上浓郁的宗教精神,因而也很容易理解他为何奉献给教皇格雷高利八世《歌之歌》,在这里他为曾把世俗诗歌融入音乐中这一行为而忏悔,这种真诚坦白不应简单理解为是爱因斯坦所言的“清白的伪善”,后来的李斯特和今日尚在人世的白兰度都是在晚年时逃避世俗生活的,其精神和信念上的原因不是偶然的。
还有的认为帕氏“削发为僧”的原因在经济方面。因为在他服务于西斯廷教堂期间,当宠护他的两位教皇去职后,继任的保罗四世却严格履行教规:服务于教会合唱团的成员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修士,二是要单身汉。帕氏这两个条件都不符合,因而被去职。尽管他后来再次得宠,但当时的物质生活并不富裕,有人认为他晚年很穷,挣钱是生活的本能,这一原因迫使他加入了修士队伍。
关于帕勒斯特里纳加入修士行列的原因,也许还有别的方面。但有一点不能令人理解,这就是在他妻子刚刚死亡6个月之后,这位声名显赫的作曲家又与一位意大利皮货商遗孀结婚,那时他已56岁。这在当时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这样做既违背了教士之规,又令其前妻亡魂不安,难道这位沉缅于宗教圣乐的作曲家竟是如此贪恋于世俗的诱惑吗?这又如何来解释他为什么要“削发为僧”呢?
(高福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