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阿丽亚娜火箭三次大爆炸原因何在?
自80年代起,在竞争激烈的航天领域,除了美国和前苏联两家外,还出现了一个新对手,她就是由欧洲航天局研制的大型运载火箭阿丽亚娜火箭。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5年5月,参加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阿丽亚娜火箭的诞生,曾被誉为欧洲团结与自主的象征。
经过不断改进,阿丽亚娜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其他性能不断提高,完全可与美、苏已有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然而,在阿丽亚娜火箭的发展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重大事故。其中有的被怀疑是人为破坏,但一直未能破案,从而成为现代航天史上的一个谜团。
1980年5月23日,位于南美洲东北端、濒临大西洋的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科鲁,天气晴好,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将在这里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进行第二次试射。基地上一片紧张气氛,因为这次试射成功与否对阿丽亚娜火箭的质量和所能达到的商业化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专家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经过200次的试车都未发生故障。可是事与愿违,尽管专家们丝毫未曾懈怠,但火箭升空才几秒钟就突然爆炸。
据调查者报告,遥测仪记录显示第一级火箭四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失灵,可能是导致火箭爆炸的原因。发动机制造者、欧洲火箭发动机推进协会的设计师们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制造的37台发动机作了检查、试验,均未能找到今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有人便认为是发射平台有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发动机里被放入异物导致爆炸。
两年之后,法国国防部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让?克洛欧就阿丽亚娜火箭的这次事故拟就一份调查分析报告。据说,这份被列为国家绝密文件的报告是报给国家参谋部主任的。克洛欧在报告中指出了蓄意破坏的可能性。据他描述,有个参与试射的工作人员将一个重仅2.4克的微型雷管放入了火箭燃料舱,他曾与一个美国记者接触过。火箭发射前夕,这个美国记者离开了法国。官方对此没有表态,负责全面调查这次事故的法国国家航空研究中心也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
1986年5月31日。在圭亚那科鲁基地进行了阿丽亚那火箭的第18次发射,也是阿丽亚娜Ⅱ型火箭的第一次试射。这枚火箭只要运载一颗2175公斤重的通信卫星,而以往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一般要同时运载两颗卫星。
火箭原定于格林威治时间0点3分升空,但在点火之前出现故障而被迫推迟了50分钟,点火指令下达后,计时倒数至零,火箭脱离发射平台直插天空,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谁知升空4分36秒之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骤然熄火,火箭很快离开预定轨道。这时,地面控制中心只好通过遥控设施将火箭携带的卫星炸毁。这颗卫星属于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价值5500万美元。至此,阿丽亚娜火箭在18次发射中已遭到4次失败,多数是因为第三节火箭的问题造成的。阿丽亚娜火箭一再出事故无疑损害了她的信誉。此后,发射试验停止了16个月,阿丽亚娜火箭公司因此损失了7亿法郎。
在此期间,火箭制造厂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安措施,火箭周围设置了电视监视系统,严密观察安装工作的全过程。同时,一个专门调查组就是否有人进行蓄意破坏展开了全面调查。但是,调查人员发现,进入发射基地的人员和可以接近火箭发射系统的人均难以统计。由于缺乏证据,无法确定可疑分子,调查结果只能将“5?31”爆炸归因于技术上的疏忽。
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避免遭到人为破坏或出现技术疏忽的措施,但是阿丽亚娜Ⅳ型火箭于1990年2月22日第三次发生空中爆炸,火箭运载的两颗日本卫星也一起被毁。
几个星期后,据有关人士透露,事故系一块布片堵塞供水管道一个阀门,造成一个涡轮机完全停火运转所致。人们自然要问:“布片是怎样进入火箭的?”“是谁放进去的?”为此,调查人员审查了负责安装水管的工人,但至今未有结果。
(晓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