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富克斯谍案”可信吗?
在世界历史上,由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需要,曾涌现过许多出色的间谍,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名垂一时,也有的身败名裂,成了历史罪人。可富克斯在间谍群中却是个很独特的、充满疑团的人物。40多年来,“富克斯”一直是国际核间谍的代名词,“富克斯谍案”还被无数报刊转载过,以富氏为原型的人物出现在许多部影视片中。
富克斯何许人也?此人为物理学家,1932年在基尔大学就学时加入德国共产党。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获得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因是德国公民被英国拘留,后获释,从事核研究。1942年成为英国公民,1944年被派往美国从事原子弹研制工作,战后回英,任哈韦尔原子能研究院物理部主任。1950年因“谍案”被美国当局逮捕,被判14年徒刑,1959年提前获释,去东德,取得公民身份并被任命为罗森多夫中央核研究所副所长。后去苏联,1988年病故。
说起富克斯的逮捕经过,颇富喜剧色彩。1950年2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审讯员兴高彩烈地奔进局长办公室,向首脑报告:“富克斯终于招供啦!”这是一个期待已久的特大喜讯,的确来之不易。自从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后,情报部门就一直把核机密列为头等大事。白宫也非常担心有人会向自己的主要敌手苏联泄露核机密,甚至疑心克格勃早已渗入研制核武器的关键部门,因而严令中央情报局调查在核岗位上工作的所有可疑分子。情报局大量精明强干的反谍专家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动用了许多最先进的侦破仪器,进行了大量的逐一跟踪、试探、排队分析,怀疑圈越缩越小,最后集中于富克斯这名核心机构的科研人员身上,富氏旋即被捕。可是,令中央情报局首脑人物大伤脑筋的是,局里掌握富克斯“叛国”的直接证据极少。他们担心富氏不肯就范,就动用了本局最精干的审讯专家、攻心大师、迷幻学家和最有效的测谎器、大脑特种生物电分析仪等对其轮番突击。据当时报载,富氏最后终于招认。权威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富克斯“1950年被捕后供认自1943年起就向苏联提供情报”。
美国著名学者瓦勒钦斯基在巨著《人民手册》中还详述了这个案件的“事实真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虽然俄国是与同盟国共同作战的,但是原子弹的研制项目却只有美国和英国有份。富克斯是为俄国研制原子弹提供资料的关键人物。1941年,富克斯被英国雇佣去进行核研究。他迅速与莫斯科取得了联系,并表示愿意提供情报。1943年,他成为英美联合小组成员,离英赴美继续从事原子弹研究。在与奥本海默博士共事期间,富克斯了解了研究原子弹的所有重要环节的秘密??设计、构造、部件和引爆装置。他将这些机密情报交给了一个俄国联络员,再转送莫斯科。由于苏联驻渥太华大使馆译电员叛逃,提供了对这位在美国和加拿大活动的核间谍定罪的证据。这一情况终于使富克斯及其他俄国间谍阿尔弗雷德、戴维、哈里和罗林堡夫妇也被捕(后两人是否为间谍难说)。在这里,有一点不同的是:瓦勒钦斯基等人认为是由于某译电员的叛逃才造成富克斯的被捕,而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当时的报纸则认为富氏是在严密的审讯下自己招供的。“富氏乃苏联间谍”一说,似乎已众口一词了。
富氏谍案披露后,美国大哗,世界震惊。富克斯一夜之间成了举世闻名的热门人物。东西方“冷战”因此节节上升,甚至全球所有股票市场也因此波动起伏。然而,富有戏剧性和令人惊讶的是,1990年1月15日,美国两家富有影响的新闻杂志《时代》和《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时载文指出:据谍界权威人士透露,经核查,当年富氏一案纯属错案,正如富氏当时一再申辩的那样,他给俄国人的是错假失效的“迷惑情报”。不少人还进一步指出,其实谍海的“富氏现象”并不罕见,只是许多情报机构怕丢脸而严守秘密,将错就错,其原因不少,如测谎器等探测仪远非真正的试金石,有些并非因从谍而紧张不安的人被测时仍会显出“说谎”电波,还有的则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等等。为富氏“平反”的消息再一次轰动了美国与世界。许多人不禁责问道:反谍力量强大的中央情报局何以会犯这种错误?美国至今还有多少错假冤案尚未复查平反?在公认的叛国巨谍中究竟还有多少人是冤枉的?
还有不少人仍坚持原说,认为翻供的证据不足。富氏早年曾加入德国共产党,为共产党大国提供情报是极有可能的,再说富氏晚年又去了苏联,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富氏为间谍无疑。
(俞?勋高琳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