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9|回复: 0
收起左侧

秦统一备课手记

[复制链接]

230

主题

252

帖子

2687

积分

皇太后

     :

     :

     :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09-4-7 23: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SPAN id=paperTitle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TOP: 25px">前提:在介绍秦的暴政是导致秦灭亡的原因时,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提供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素材<SPAN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TOP: 25px"><FONT face="function {&#13;&#10;&#9;var id = (this._style >> 24) &amp; 0xff;&#13;&#10;&#9;return this.FONTMAP.substring(2*(id-1), 2 * id);&#13;&#10;}" color=#000000 size=4><SPAN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TOP: 25px"><FONT face="function {&#13;&#10;&#9;var id = (this._style >> 24) &amp; 0xff;&#13;&#10;&#9;return this.FONTMAP.substring(2*(id-1), 2 * id);&#13;&#10;}" color=#000000 size=4>孟姜女故事的演变与原因<SPAN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TOP: 25px"><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漫长的中国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美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除了其自身魅力外,每个故事演变发展的历史,也能使我们从对比中发现故事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从属的社会历史蕴含。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孟姜女的故事源远流长,至今盛传不衰。其面貌随着年轮的推移,也千变万化,以至于现今人们所知晓的孟姜女故事与其雏形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其中演变的轨迹颇能令人玩味。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孟姜女故事最早见载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这里丝毫见不到今天孟姜女故事的影子,甚至连孟姜女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只是记载了齐国将领杞梁战死后,齐侯归来时路遇其妻而吊,杞梁妻因野外凭吊不合礼法而表示不满。这是因为尽管周王朝已经风雨飘摇,但它的礼法观念却仍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头脑当中,成为人们不自觉的行为准则。写《左传》的史官也着眼于这个故事的知礼法、助教化的一面,而忽略了这个故事的情感因素。因此,二百年后出现的《礼记·檀弓》篇通过曾子的话对此作了补充。曾子在重述这个故事时加了“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一句,透露出杞梁妻对丈夫的真实感情。一个恪守礼法的偶像,又重新被注入了人的血色。这是因为战国时齐都盛行哭调,故而突出了“哭之哀”的凄惨气氛。这个微小的变化不仅表现了历史对传说的制约,也为后来这个故事的演化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到了西汉后期,孟姜女故事开始出现了哭夫崩城、殉夫死节的情节。这大概与汉代注重天人感应,愿意在想象中创造奇迹的风气有关。刘向的《说苑》和《列女传》记述了这个故事的新变化,特别是《列女传》虽然保留了《左传》中孟姜女“知礼”的旧貌,而且在孟姜女身上又增加了“贞”的属性。但从故事的实际内容来看,这种“贞”既有受治与服从礼教的一面,也有超越礼教,忠于爱情的一面,后者所占的比重也许更大。这样,从汉代开始,对爱情的忠贞成为孟姜女故事的主导方面,并为后来的这个故事奠定了基本框架。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唐代是孟姜女故事最终基本定型、更富传奇色彩的时代。其进步表现在,<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首先,故事正式与秦始皇修筑长城联系在一起;<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其二,增加了许多新的情节和细节,加强了故事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能够代表这种进步的文献有两种,一是唐玄宗时所出《雕玉集》引录《同贤集》,记述杞梁为秦始皇修筑长城时逃入孟家后园,见孟女仲姿沐浴,孟女以此为由强嫁,婚后杞梁返役后被殴致死,尸体被筑入城中。孟女往赴悲哭,滴血认尸,收尸归葬。二是敦煌曲子词所记片段,其中不仅包含千里送寒衣的情节,而且还第一次出现孟姜女的名字,结束了女主人公名字不确定的历史。唐代以后的孟姜女故事出现在包括变文、话本、戏曲、民歌、弹词、鼓词、宝卷、子弟书等几乎所有的通俗文学艺术形式中,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孟姜女故事作品(见路工编《孟姜女千里寻夫集》)。但就其情节内容而言,基本上没有离开唐代孟姜女故事的规模和范围。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从孟姜女故事的流传地域来看,也与各时各地政治文化的强弱消长有关。春秋战国时齐鲁文化最高,所以这个故事起源于齐都。西汉以后数代以长安为京宅,所以这个故事产生崩梁山和崩长城的说法,并从此沿着长城来发展这个故事。长城西到临洮,故敦煌小曲有孟姜女寻夫之说;长城东到山海关,所以《同贤记》记杞梁为燕人。北宋建都汴梁(今开封),西部的传说又传到中部,故而有河南杞县的范郎庙。湖南受陕西的影响,融合本地的舜妃传说,又有了澧州的孟姜山。广西、广东一方面承受北面传来的故事,一方面又往东传到福建、浙江,并由浙江传到江苏。江浙是南宋以来文化最盛之地,所以这里的孟姜女故事虽然产生最晚,但数量却最多,文艺性最强。北京自辽以来几代为都,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使得它附近的山海关成为孟姜女故事的最有势力的根据地。江浙和山海关的传说联结起来,便成为孟姜女故事历代积淀的精华合成。 <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3em"><SPAN style="COLOR: #ff0099; LINE-HEIGHT: 1.3em">如果说孟姜女故事在《左传》中的记载是以真实史料为主,刘向《列女传》的记载是史料与传闻参半的话,那么到了唐代便是以虚构的传奇故事为主了。这样的走向从表面上看来是故事离历史的原貌愈来愈远了,但如果认真考察一下每次故事变化的背景,就会发现它们所超越和偏离的只是故事原型的历史背景,而又不知不觉地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制约。<WBR><WBR>

<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4444bb; LINE-HEIGHT: 1.3em">唐代的孟姜女故事虽然较之前代有了很大变化,但仍可从中看出当时社会的影子。据已故学者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唐代的孟姜女故事之所以有了秦始皇修长城的内容,一方面是受到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因为唐代国势强大,对外扩张,滥用徭役。百姓不堪其苦,故有此说。而唐代的孟姜女故事之所以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情节和细节,富于传奇色彩,则与唐代盛行传奇小说,小说艺术有了长足进步不无关系。<SPAN style="DISPLAY: block; FONT-WEIGHT: bolder; WORD-BREAK: break-all; PADDING-TOP: 25px"><SPAN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 #4444bb; LINE-HEIGHT: 1.3em">后记: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表现出了让人惊讶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秦灭忙的原因的讨论交流学习中。<WBR>
<WBR><!--v: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