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4|回复: 0
收起左侧

内阁

[复制链接]

5

主题

5

帖子

70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8-3-9 05: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TR>
<TD>
[url=http://baike.baidu.com/pic/6/11701070745933834.jpg[/img]<IMG 点击查看大图  hspace=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align=right vspace=5 >[/url] 中国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690.htm"
朱元璋
[/url]为了加强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9356.htm"
中央集权
[/url],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7499.htm"
太子
[/url],品秩都是正五品。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3538.htm"
明成祖
[/url]即位后,特派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30090.htm"
解缙
[/url]、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1596.htm"
大学士
[/url]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8270.htm"
尚书
[/url]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9838.htm"
君主立宪制
[/url],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8.htm"
北洋军阀
[/url]时期改称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17491.htm"
国务院
[/url],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西方

                  英文Cabinet的译名。原意为“内室”或“密议室”。某些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名称。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41033.htm"
国家元首
[/url]任命。内阁最初始于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3565.htm"
英国
[/url],有英王的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59503.htm"
枢密院
[/url]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王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253615.htm"
威廉三世
[/url]时,枢密院与外交委员会已有内阁之称。1717年以前,内阁会议习惯上由英王主持,1717年之后,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而不再主持内阁会议,于是内阁会议改由一名大臣主持,这样就产生了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66342.htm"
首相
[/url]职务,并形成了英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这实际上是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后对英王权力逐步限制和削弱。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的以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为首的内阁。但直到1900年,英国议会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1937年通过的《国王大臣法》,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以后,内阁这一形式,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成为这些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总理)就是政府首脑。一般来说,所有政府大臣(部长)都是内阁阁员。但在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通常由外交、财政、国防、内政以及大法官等主要政府大臣组成,并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大臣。参加内阁的大臣称为阁员大臣,其余的政府大臣则称为非阁员大臣。

内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各国公众也常赋予它们以不同的名称﹐如英国首相在内阁会议前﹐与亲信或有资望的阁员﹐讨论重大方针政策﹐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向内阁会议提出。这种内阁中的“内阁”被称为“内内阁”或“小内阁”。在沃尔波尔执政时期就已出现过这?quot;小内阁﹔1956年﹐英国首相R.A.艾登(1897~1977)为了应付苏伊士运河事件﹐和财政大臣﹑外交大臣﹑海军大臣也组织过这种“内内阁”。还有一种内阁﹐人们称之为专家内阁﹐又叫“人才内阁”。它由不代表党派的专家担任部分阁员组成﹐往往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遇到政治﹑经济危机﹐组织政党内阁有困难的时候﹐让一些财政学家﹑经济学家等参加内阁﹑担任部长﹐企图以此渡过危机。和这种情况相类似的还有“事务内阁”﹐它不是以政党为基础﹐而是以个人才能和地位等条件为基础﹐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组成。阁员包括无党派人士﹑专家﹐也包括不以党派关系参加内阁的政党成员。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为应付政治和经济危机﹐在组阁困难时而采取的一种内阁形式。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名称﹐叫“过渡内阁”﹐又称“看守内阁”﹐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后﹑新内阁未产生前暂时维持日常工作的内阁。         
       
                                                                                                                                                                                                                                                                                                                                                                                                                                                                                                                                                                                                                                                                                                          ------高二&lt;12&gt;班39号
</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