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英国君主立宪前的共和政治发展 (一)
李东凯
1644年,明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今景山)自缢而死,276年的大明皇朝灭亡。此刻,中国的命运是另一个267年的封建王朝的开始,而在英国,却是封建专制王朝即将结束。
在英国广大中下层人民群众和军队士兵强烈要求审判国王查里一世的形势下,1649年1月4日,在16名上议院议员拒绝审判查里的情况下,议会通过了下议院具有最高国家权利的决议。1月6日,议员通过了审判查里的决议,成立了由135人组成的特别最高法庭。1月27日,判处查里一世死刑,罪名是 “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1 月30 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
2 月,下院又通过了废除上院和王权的决议, 5 月19 日,议会的决议正式宣布:“英国的人民和所有隶属于它的领土和地区上的人民,都是并都将由此构成、缔造、建立和团结成为一个共和国和自由邦,都由这个民族的最高权力,即议会中的人民代表和他们所任命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官员所统治,而不需要任何国王和贵族院。”英吉利共和国成立了。国家行政权交给了由41 人组成的国务会议。国务会议的成员大部分是独立派领导人物,其中31 人还是议员。如此,行政权和立法权都其实被独立派的领导人克伦威尔掌控了。而在那个时代,封建王权意识还是非常浓厚的。所以,这为克伦威尔以后的军事独裁奠定了基础。犹如中国辛亥革命后的袁世凯想当皇帝一样。
1649年,克伦威尔血腥镇压了平等派士兵的起义,和贵族长老媾和起来把持了新生的共和国。1652年5月,完成了对爱尔兰的残酷征讨,爱尔兰的广大土地和财产都到了克伦威尔自己和高级军官手中,昔日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军此时已经演变成野蛮贪婪的侵略机器。1654年,正式合并了苏格兰,取消了苏格兰的议会,新增添了30个议席给苏格兰的代表。 1652年—1653年,英荷战争。1654年4月,荷兰被迫接受《航海条例》。1651 年制定的“航海条例”规定:凡是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洲、非洲、美洲运送到英国、爱尔兰以及英国各殖民地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英国的有关殖民地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以及英国沿海的商业往来,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1653 年4 月,克伦威尔解散了表现不十分驯服的“残余议会”。 12 月16 日,根据高级军官会议通过的宪法性《施政文件》,宣布克伦威尔为终身护国公。当国务会议的委员会缺额而需要补充
人员时,护国公有决定人选之权,同时议会的法案又必须经过护国公的批准才能生效,护国公的权力实际上超越了议会和国务会议。在护国公制度之下,立法权由护国公和一院制的议会共同行使;行政权由护国公和护国公任命的国务会议共同掌管。按照这一文件,护国公不仅在立法权、行政权方面享有广泛的职权,同时还是军队和国民军的总司令。其实,已经成了“皇帝”。1657年5 月25 日,议会向克伦威尔提交了一份“恭顺的请愿和建议书”,建议恢复国王的职位和上院,由克伦威尔担任国王,议会里的议员由国王直接任命等,但这一建议受到高级军官的反对。在他的忠实的部下也是朋友的劝阻下,他没有这样做。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逝世。史上有人记载,他死后,全国“连狗叫声都没有”。可见虽然个人权势已经达到能做皇帝的地步,但却是越来越不得人心。
接着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位护国公。但他生性懦弱,根本没有威望。政府开始混乱。1659年,议会被解散后,以弗利伍德为首的一些军官组成了一个“安全委员会”作为临时性的政府。“安全委员会”要求理查·克伦威尔和他的兄弟亨利·克伦威尔放弃世袭护国公的地位,理查和亨利不得已先后表示同意。理查退位,得以寿终。原来的护国公印玺被劈为两半,护国公制正式被废除。但是,这个几个军官搞的临时性政府根本起不了作用,1659年年底就解散了,把政权交回了议会。1660年2月3日,苏格兰的乔治-蒙克带兵进入伦敦。在以前的战争中,这位将军是站在查里一世一边的。而这时的议会担心蒙克成为第二个克伦威尔,所以竭力要求迎回查里一世的儿子回国当国王。蒙克初来乍到的,也支持这样做。1660年5月29日,查里二世在自己30岁生日这天,回到伦敦,登上了王位,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
在这里且先简要说明一下,这个复辟性质不是倒退,而是当时英国各个政治势力的平衡结果,是英国大中资产阶级势力控制的议会为了自己的存在而做的最好的决定,因为有了国王,议会可以实际掌握政权,没有国王,除了混乱,就是再来一个军事独裁者,而在军事独裁下,议会是名存实亡的。
当然,查里二世很希望能恢复1649年前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这只是个梦想。王位复辟了,但是,并不意味着英国国体倒回到君主专制了。把他迎回来之后,英国人马上就开始了对他的防范和限制,并且极力提高议会的地位。虽然有少数王党分子的鼓动,但查里二世意识到了如果一定要做他父亲那样的君主,结果必然也是被送上断头台。王党分子见不能靠二世来升官,就拉出克伦威尔等的尸体糟蹋来发泄不满。1661年5月8日,成立了新的“骑士议会”。“骑士议会”除了暗暗地努力限制国王的权利,还发动了排挤非国教徒的法案,即《克拉兰敦法典》。以此法典,新教徒被限制进入政治和宗教事务中。这就引发了宗教界的分裂和斗争。使英国国内的政治形势更加的复杂。
由于内乱,英国的海外贸易几乎又要落后于荷兰了。二世决定同荷兰开战。但是荷兰在欧洲大陆国家法国、丹麦等的支持下最后打败了英国。1667年7月21日,停战,双方维持各自已有局面。1665年,伦敦发生了1348年黑死病之后的最大的一次瘟疫,1666年9月,伦敦又发生了大火灾,大约7万多平民死亡。战败、瘟疫、火灾,这么多倒霉的事情,让英国人的火气都发到了实际执政的克拉兰敦身上。67年,他逃亡到了法国。 同时由于英国国教和欧洲大陆天主教的矛盾影响,几个大臣相继离职。财政大臣由托马斯·奥斯本继任。他笼络了议会里反宫廷的人。1674 年6 月,他被封为丹比伯爵。史称丹比执政。他主要有两个政策,一是改善查理二世的财政,另一是在维持英国国教会的基础上,努力协调查理二世同议会的紧张关系。在对外政策上,设法使国王不依赖法国。他的这几个政策其实都符合当时英国人民的要求。但是,结果却没有成效,因为,查里二世越来越接近法国,并且同法国路易十四签定了密约,法国出补助金,二世皈依天主教。而且还宣布要让已经公开天主教身份的他的兄弟约克公爵(既后来的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有了宗教的矛盾因素,二世同议会的矛盾越来越剧烈。1678 年冬,英国原驻法国大使拉尔夫·蒙塔古在下院展示了丹比1678年1 月和3 月写的两封信。此信提到了他代表国王同法国路易十四订立的密约,即查理二世执行联法政策,路易十四则给查理二世以补助金。两天之后,议会通过了指控丹比的决议,丹比被解除了财政大臣的职务,并被逮捕送往伦敦塔囚禁。查理二世为了避免他同路易十四的密约暴露,1679 年11 月解散了这届“骑士议会”。
接下来几年,二世加紧了增强自己君主权利的努力。议会散了又立,立了又散,都是因为议会反对而二世坚决约克公爵詹姆斯继承权。1679 年春召集了新的议会,1681年被解散。同时,围绕意在反对约克公爵詹姆斯继承权的《排斥法案》,出现了两个政党,即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Whig)源于苏格兰的盖尔语,原意是“盗马贼”,原是人们对苏格兰长老派的讥称, “托利”(Tory)源于爱尔兰地方的克尔特语,原意为“不法之徒”,本来是人们对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讥称,故他们的政敌如此称之到19 世纪,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 “辉格”派支持“排斥法案”,“托利派”反对。后来,二世建立了一个枢密会议。枢密会议由辉格派和托利派各推举30 人组成。
1685 年,55 岁的查理二世因中风去世。由于太突然,只能由詹姆斯二世继承。通过历史事实只能分析说明这是个狂热的天主教分子,而不是一名政治家。他上台后,先是暗地里,接着便明目张胆地在英国推行天主教,激起了议会平民政治势力和宗教势力的更大的反抗。到了1688 年春,全国上下各种政治派别和宗教界的人士,包括辉格派和托利派的人士,建立起了统一战线,一致反对詹姆斯二世。
英国君主立宪前的共和政治发展(二)
李东凯
1688 年4 月27 日,詹姆斯二世重新发布“赦免宣言”,许多英国国教徒反对这个宣言,大约90%的教士拒绝服从。5 月18 日,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桑克洛夫特和另外6 个主教写了一份“请愿书”,说国王的‘赦免宣言’是建立在国王豁免权基础上的,但这种豁免权,议会早已多次宣布其为非法。”二世就下令将7 名主教以煽动罪交付法庭审讯。但是,此时的詹姆斯二世已经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一个了,结果法庭在6 月30 日正式宣布7 个主教无罪。詹姆斯二世的威信扫地。
同时又传出詹姆斯二世生了个儿子。这又引起了英国人的恐慌。他们没有能阻止皈依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继承王位,可千万不能再让他的天主教的儿子再继承啊。趁着詹姆斯二世这会儿名誉扫地不得人心,干脆马上就把他赶下台好了。当时的英国人就是这样想的。刚被释放的7 个主教聚集到施鲁斯伯里伯爵的家中,商量致书给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奥兰治的威廉,邀请他率军到英国来反对詹姆斯二世,他们则保证给予协助。信中说:“我们深信我们的状况将一天比一天坏,而我们又无力保卫我们自己,因而我们恳切希望在为时不太晚的时候,能找到一种补救的办法,我们也将对此作出我们的贡献。”
奥兰治的威廉也很关注英国的局势。他们也不希望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否则很不利于荷兰。他的妻子、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对他的众叛亲离的父亲也毫不同情,当然站在她老公和英国人这一边。现在,詹姆斯二世已经成了全英国人的敌人,现在又有7大主教的邀请和内应,这不就是说自己可以“吞并”英国了么?哈哈,这么个天大的好事怎能错过。马上,他就以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为名,于1688 年11 月1 日,率领1.4万军队渡过英吉利海峡,11 月5 日在德文郡的托尔湾登陆,经过迂回作战,很快就到了伦敦。12月初,詹姆斯二世出逃,后被渔夫抓住,威廉认为不大好处置自己的岳父大人,就默许詹姆斯二世逃到了法国。
1689 年初,在伦敦召开了上下两院联席的特别会议。决定邀请威廉和玛丽来共同统治英国,条件是接受“权利宣言”。宣言中称应该保护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比如,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享有选举议会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这项宣言在1689 年12 月被议会制订为正式法律,即“权利法案”。①威廉和玛丽接受了上述要求,做了英国国王和王后。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伟大意义就是确立了适合当时英国国情的共和政体---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当然要被推翻,共和政体必然要出现,以后,民主政体也必然要出现。这是人类的国家政体运动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在具体国家的实际发展变革上,其政体的变化发展却是要以其实际的政治势力的斗争格局来定的。也就是说方向是必然的,道路是曲折的。人类文明进展的方向是客观必然的,但是,实际的发展却是要靠目的不同既得利益不同能力势力不同思想觉悟不同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在打倒了共同的敌人之后,不同阶层势力的权利角逐者们在政治斗争中必然会采取打击异己稳固自己的措施。而输赢只决定于实际力量,而与该实际力量的性质没有多大关系,即使这个力量是倒退的反动的。比如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从资产阶级共和军领导人演变为军事独裁的护国公,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同他的军事集团匹敌。比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被迫把总统权利交给袁世凯,也是因为当时中国实际最大的势力集团是袁世凯领导的。1927年蒋介石能够成功地发动反革命政变,也是因为当时的实际的军政权力都被国民党掌握。当然,最高权力也是属于新的政体,如果想借此最高权力扭转回封建君主专制,则就把自己推到了一切势力的敌面去,注定身败名裂。在这点上,克伦威尔的觉悟就比袁世凯要高了。时代毕竟是向前发展的,随着人们利益得失的转变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或者是新的力量的进入,又会形成新的势力敌对格局。克伦威尔死后,军事集团力量顿时崩溃,权力空虚,议会内部代表不同阶层势力相持不下,局势混乱。但是,在面对蒙克将军的到来上,议会又团结了起来。因为他们都怕再来个搞军事独裁人。在军事独裁下,议会几乎无法存在。因此,趁着蒙克立足未稳,就团结起来把查里二世给请了回来当国王了。如此,议会就是最大的赢家了。而且客观地来讲,议会的成功也是符合共和政体的运行的。议会内部的代表大资产阶级大贵族的势力和代表中下阶层的势力可以进行统一矛盾对立斗争了。说到这一点,纯粹在理论上来讲,议会里局势的发展应该是代表中下层的力量逐渐壮大,向大贵族大资产阶级势力争取更多的权利,从而让政府做出更有利于广大人民权益有利于公平的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再在此基础上,把共和政体推向民主政体。总的来讲,英国的民主制历程确实是这样的。但是,这样的进程却是在19世纪末甚至20世纪才逐渐完成的。查里二世回来后,以上理论上说的政治趋势根本就不存在。当时的国王才不会那么老实地受议会摆布。二世一回来,就想着怎么恢复他老爸那样的君主专政。因此,当时英国的主要政治力量矛盾是支持和反对君主专制的两大势力。议会里相互吵架闹腾完之后,还必须马上联合起来对抗国王的君主势力,而且,后者才是他们一致的关系生死的敌人。而且,随着查里二世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努力越来越大,如接近法国、皈依天主教等等,这种矛盾越来越激烈了,而且,还制造了英国国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宗教矛盾对立。而当詹姆斯二世这个政治低能儿上台后,其疯狂的天主教推广努力行为更加激化了这个矛盾。结果,在影响力更大的宗教势力的推动下,要求恢复封建君主专制的势力终于彻底失败。这个当时英国最大的反动势力被消灭后,力量又失衡了。各种阶层势力相互抗衡局面又要混乱。如果继续这样的无政府内乱,势必将产生新的军事力量,继而出现军事统治集团,而这个是全英国人都不希望看到的。既然在阶层成分上谁都无法马上打败谁,况且,大家的矛盾也不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那种,所以,唯一的出路,就是重新找个国王回来,安顿社会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建立稳固议会的地位,因为,毕竟,几百年来的历史说明,还是有国王的局面下,议会才能生存发展,不同阶层力量才可以有功夫斗争。而同时,对奥兰治的威廉来说,凭着自己老婆是英国前任国王的女儿的关系,能在英国做国王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天大的好事了,再说,自己本来就是个外地人,过多地干涉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所以,就爽快地答应了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权利法案》,而开始享受起英国的皇室尊荣生活了。而英国其他一切势力也都乐意生活在君主立宪的政体国家里,来继续各自的努力。这样,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平衡了,而且在性质上也符合共和政体,在此基础上,英国的一切才能继续发展,共和政体才能向以后的民主政体演变。
所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英国共和国的最后成型革命,是进步的,是伟大的,是最符合英国人自己的。即使在以后的民主制政体建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君主立宪也是符合的。
直到现在,除了美国那样的民主制国家政体,君主立宪民主制政体一直很稳固很成熟。当然,顺便就在这里说一句,肯定还有,而且是必定会有符合某些具体国家的更新的民主制政体国家,我们中国现在就已经在这条新的道路上快速发展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中国人是最幸福的了!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当然,这是后话。
1688年,我们中国当时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呢?呵呵,当然是封建君主专制了。没什么好说的。
从1688年以后,英国的实际政治发展才正式开始符合从共和到民主政体的必然发展规律了。
自此一百年后,英使才到了中国。在这一百年里,英国的政治发展是怎样的呢?比1688年以前当然是顺当多了。一切都在君主立宪的体制里正常地按规律发展着。大致说来, 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还是议会限制国王的努力。当国王的权力已经完全被限制纳入到议会决策体系里以后,就开始了第二个阶段,就是共和政体向民主制政体的演变,具体说来,就是国家权利从大贵族大资产阶级手中逐步过渡到中产阶级,最后到广大下层平民的运动斗争过程,从选举上来说,就是把选举权从最初的把持议会的少数几个大资产阶级代表逐步扩大到经济力量雄厚的工商业代表,再继续扩大到中产阶级代表,再又扩大到工人农民等广大平民代表,直到最后扩大到不分种族性别的全体合法英国公民的代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