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0|回复: 0
收起左侧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造

[复制链接]

47

主题

48

帖子

460

积分

宰相

     :

     :

     :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07-2-25 22: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造

                                                                                                                                                                                                                                                                                                                                                                                                                                                                                                                                                                                                                                                                                                                                                                                                                                                                                                                                   ̄ ̄        广东 博罗中学 福维                                                                                                                                                       
          一直以来,《天人三策》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学课本上都有的历史史实。"西汉鸿儒董仲舒,在武帝初举贤良对策时上《天人三策》,并在第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使西汉的政治和思想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对此,我们中学生一直深信不疑. 可是,现在要说的是,董仲舒并没有作《天人三策》。《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造。

                                                                之前,南京市委党校哲学部孙景坛教授        已提出了这个说法.         也许,这看似谬论。然而,要想打开历史的大门,看请史实,史籍便是一把关键的钥匙,同时代的记载更为重要。敢问在西汉时期所著史书哪一部最光芒四射,最令人拍案叫绝?毫无疑问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历尽千辛万苦编纂而成的长篇巨著《史记》。

  《史记》洋洋洒洒几万言,字斟句酌,记载了上至轩辕,下至武帝太初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尤其对同时代,即西汉时期的记载尤为详细准确。可是,在《史记》中,无论是《武帝本纪》还是《儒林列传》里竟无一字一句提及董仲舒对策的事,更未提及《天人三策》及第三策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本纪》在讲到武帝初期的对策时,只说“上征公孙弘”,并无“董仲舒”这三个字。直到班固的《汉书 武帝纪》中才在“公孙弘”前 加了“董仲舒”三字,载“董仲舒,公孙弘出焉。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果说历史上确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何《史记》中记载了与董仲舒同时代的严安与主父偃的著名上书,却没有记董仲舒对策呢?尤其是如班固所说的被汉武帝采纳了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如果连同时代政治和思想上如此重大的事件都漏记的话,那我们是不是该问:司马迁还是不是伟大的史学家呢?

  《史记 儒林列传》中不仅记载了董仲舒所经历的重大事件,还记载了他的去世,以及其儿子,孙子的情况,唯独找不到有关《天人三策》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字眼。

          难道说作为一代史官,作为一位名垂千古的史学家与董仲舒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使司马迁怀恨在心,故意不记载董仲舒的"丰功伟绩", 以便抹杀他的光辉? 不!史学界从无此类说法。史籍上记载的是: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司马迁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那么,董仲舒也称得上是司马迁的一位老师吧!古人重"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司马迁怎么 会对“父”的重要贡献刻意隐瞒呢?天汉二年,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含冤下狱,受宫刑,正因背负先父遗志,正因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苟活了下来.出狱后,司马迁"是以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土,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沾衣也"。试问,有如此远大抱负的人,忍受了让自己一生痛苦不堪的耻辱,只为一个目的而苟存的人,还会心存私念,做出刻意抹杀他人光辉的小人行为吗? 有必要吗?

          既然不是司马迁隐瞒了董仲舒的《天人三策》,那会不会是《天人三策》的内容触犯了西汉法律,被统治者强行删除了呢? 似乎是有这个可能.         可是, 西汉却发生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等大事. 为什么删除了《天人三策》, 却还要采纳第三策中的尊儒建议呢?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除非《天人三策》不是董仲舒所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董仲舒的对策无关.

                  根据《汉书》中所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时是公元前140年,而当时,窦太后崇尚黄老之学,武帝怎么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包括黄老的百家之学呢?这不是公然与窦太后作对吗?         这与史书上记载的"武帝一向尊敬窦太后"是不符合的.         《史记》中有“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说明实现"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这个思想转型的应该是田蚡,而不是董仲舒.


                  只凭一本《史记》固然不能说明一切, 但若加上整个西汉的史籍呢? 如果说司马迁漏载了董仲舒的对策和《天人三策》,那么, 整个西汉的人, 西汉的文献都漏载了吗? 司马迁的记载虽与班固的有很大出入, 但与整个西汉文献的记载是吻合的. 在西汉存留下来的史籍中, 无论是官修的, 还是普通民众撰写的, 都只字未提董仲舒的《天人三策》.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这只能说《天人三策》非董仲舒的作品,而是班固的伪作!

                  那么, 班固是怎么伪造《天人三策》的呢? 有什何目的呢?

  《天人三策》的前两策根本没有"仲舒"之类的字,        ,                只有第三策中才有"臣仲舒"字样,         且第二策策文中的“将所由异术,所闻殊方与?各悉对,著于篇,毋讳有司”很明确的告诉我们: 这是百家策问,非儒家策问.                 而武帝初的举贤良对策乃儒家策问.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董仲舒到底有没有参加武帝初的对策呢? 班固应该是先看到第三策中有"臣仲舒"字样,据此断定为董仲舒的作品,然后在此基础上查找了武帝初众多对策中另两篇与第三策内容有相似之处的文章进行伪造.

          班固伪造《天人三策》, 也许是为董仲舒打抱不平,为他讨回公道. 董仲舒生在中国古代最先大力倡导尊儒的武帝时期,一儒闻名,却空有一腔才情, 一生政治路途坎坷不已,得不到重用. 班固的《汉书· 叙传》中说"抑抑仲舒", 晚年又作《士不遏赋》, 无不透露出他对董仲舒失意的深切同情. 班固深受《公羊》的影响, 与董仲舒是同道中人,更易为"同胞"鸣不平. 同时,班固还特别崇拜刘向, 对刘向给董仲舒的评价"有王佐之才, 虽伊, 吕亡一加管晏之属, 但者之佐, 殆不及也"完全相同. 他还据刘向的"仲舒为世儒学", 将董仲舒装扮成"儒者宗". 显而易见的, 伪造<天人三策>正是他把董仲舒装扮成"儒者宗"最关键的一步. 班固试图通过《天人三策》告诉世人: 汉代的尊儒主要是董仲舒的贡献. 不错, 班固成功了,我们一直以来都将董仲舒当成了汉代的"儒者宗".可是俗话也说:         纸是包不住火的.

  翻开史册,不难发现班固与董仲舒的人生有很多相似之处. 第一, 他们都是才华横溢, 并受《公羊》影响深远的儒者,. 第二,他们一生仕途坎坷,很不顺利.         董仲舒一生曾长期任职位低下的博士,虽也有先后任江都相, 胶西王相,但都好景不长, 而且胶西王相的职位不过是个阴谋, 是嫉恨董仲舒的公孙弘想借胶西王之手将董仲舒这枚眼中钉置于死地而已. 班固在56岁之前(东汉明帝和章帝时期)职位很 低, "位不过郎". 建元初三年,(公元78年)升为玄武司马, 但也不过是一个守卫玄午门的郎官中一个小头目. 也正是那一年,《汉书》已基本完成了.第三, 他们不仅都没受到重用,还都曾同样受人陷害含冤下狱. 董仲舒因一篇《灾异之论》被盗上书给汉武帝,触怒了武帝, 被投放大牢,险些丧命. 班固在整理父亲《史记 ·后传》的基础上编写《汉书》,却被告发私自该作国史,被收入京北狱, 书稿还全被抄走了. 无法施展远大抱负的班固伪造《天人三策》, 为董仲舒鸣不平的同时, 是否也在为自己的相似遭遇而感慨呢? 是否也在为自己抱不平呢? 《汉书》中的董仲舒暗含着班固的影子, 董仲舒最耀眼的《天人三策》正是班固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

  《天人三策》是班固的伪作, 中学生们一直陷于一个极大的误区. 让我们重新审视《天人三策》,重新审视董仲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