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92|回复: 0
收起左侧

如何理解经世致用|拓展阅读

[复制链接]

7

主题

7

帖子

60

积分

知府

     :

     :

     :

Rank: 3Rank: 3

发表于 2006-12-5 22:3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如何理解“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是指面对现实,以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运用古今中外之学为当前现实服务,力求实事求是的一种学风和治学方法,又称经世致用之学。其特点是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从中发挥自己的社会政治见解,并用于社会改革。

经世致用源远流长,但作为一种时代思潮是在明清两朝,它在明末清初兴起,在清乾隆、嘉庆时沉寂,又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开始复兴。主要代表人物有: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清末的林则徐、魏源等人。

一、经世致用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

第一,社会矛盾的激化。晚清时期阶级矛盾日渐尖锐。小农经济的破产,大批农民丧失赖以生存的土地,与地主阶级的矛盾必然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不断。就在农民起义不断爆发之际,西方殖民势力又不断入侵。自此以后,中国封建社会除了原有的阶级矛盾外,又增加了中华民族同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的矛盾,其时的封建统治内忧外患,整个社会陷入风雨飘摇之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第二,封建统治的腐朽。清朝统治阶层,到嘉庆、道光时期,异常腐化。整个官场卖官鬻爵,贪污贿赂;军队上,军备废弛,操练不勤;财政上,国库亏空,入不敷出,财政濒于绝境,封建专制统治已腐朽到连维持最起码的政治秩序的能力也没有。尤其经过鸦片战争,使封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致使社会的衰败没落雪上加霜。
  第三,封建教育日益腐败。清代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几乎全部为应付科举需要而设。科举取士的考试范围不外“四书”、“五经”,以八股文为论题模式。清代学子对于除此以外的学问则不闻不问,以致所学知识日益空疏无用。同时士子为了求取功名,贿赂公行。在此情况下,以经邦济世,匡扶社稷为己任的经世之学则应运而生。

第四,西方文明的传入。正当中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之时,伴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西方文明也逐步在社会各个领域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碰撞和融合。尤其鸦片战争后,融合的程度在缓慢地加深。这种时代变化,激励起中国社会一些有识之士进行深入的思考,开启了经世致用思潮的思想理论渊源。
二、经世致用思潮的基本内容

其一,诋排专制,呼救人才。鸦片战争时期的清王朝已经堕入衰世,百弊丛生,一些思想敏锐且救世心切的士大夫,便纷纷指斥时政,提出变革要求。他们斥责清朝政治“百为废弛,贿赂公行,吏治污而民气郁”,揭露士大夫腐败堕落。在文化教育方面他们抨击制艺科举,呼救人才,并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沉闷呐喊。         

其二,讲求实学,经营时政。经世派一扫士大夫过去不问世间水旱,不懂国计民生的积习,而把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时政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举凡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乃至理财、治河、漕运、海运、盐务、水利、刑狱以及养民、边政、海防、“夷务”等实政之学 ,统统成为经世实学的重要内容。
  其三,师夷长技,以谋御外。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危局,经世派探究边疆史地,追求海外新知,对西方的学术和技艺给予高度注意。如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设译馆,翻译外国书籍,主编《四洲志》。林则徐目睹“ 夷人”的坚船利炮,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必要。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成了影响中外的《海国图志》,发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先声。这是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教育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思想和口号。

三、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开了一代风气,为中国教育由传统封建教育向近代新式教育的转型,作了一定的思想舆论准备。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吸纳异质新学的开始,为后来中国教育思想及教育变革的种种进步起了推动作用。它奏响了开启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序幕的乐章。

今天,虽然经世致用思潮已低落下去,但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却继续遗存,并得以弘扬。它的入世精神、爱国精神、求实精神、开放精神和革新精神,使其具有时代特色,保持其青春活力,成为我们今天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和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