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1214张诗琪
收起左侧

[探究主题] 谭嗣同他们这样值吗?身在当时您是否会做谭嗣同?

  [复制链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2: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每个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谭嗣同等六人的坚持是用自己来唤醒名族的觉醒,可以付出生命,这就像屈原一样,亡国最后投入汨罗江,这并不是脆弱 也谈不上傻,只是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
如果我身在当时的时代,我不会这样做,因为正如他们一定要发动政变誓死捍卫,我会慢慢的使民心和掌权者信服,而不是触及到他们的底线。
司马迁坚持自己的信念的方式就是忍辱负重。
虽然我不会那么做,但他们的行为还是值得赞扬的!正如康广仁说的“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他们带给我们的是精神
写不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帖子

25

积分

小吏

快哉组成员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2: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1.戊戌政变是政治的改良运动,不算是革命。因此,戊戌政变基本上可说是一场宫廷政变。而谭嗣同口中的:革命就要是流血又算什么呢?
2.谭嗣同被捕时,并不知道衰世凯已经告密,还以为只是由于参与新政获罪,未必处死。由此看来谭嗣同对自己的这次变法还是较有自信的,换而言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信。那么他为什么就不想东山再起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样多好
3.在生与死的选择面前,谭嗣同坚定地表示:“大丈夫不做事则已,做事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其实谭嗣同那时并不认为自己会死,所以也许说出那番话只是纯粹的壮胆。
4.大部分人都认为谭嗣同的主张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思维的拓展有一定的效果,那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从容就义而是逃了几年之后再卷土重来效果是不是会更好?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多了几年的经验之后会更有把握成功,我相信。

就以上四个观点,我觉得如果我是谭嗣同我就会逃走而不是任人宰割,革命并不是一定要流血,流血的革命并不是一定会成功。但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是明智的,虽然戊戌变法运动不是谭嗣同发起的,但是,他是最有中国骨气的一个,他的死,表现了他一心为国家昌盛的精神。
而康有为等人,遇到冲击就逃跑,根本就是胆小!
谭嗣同的明智选择,使他永远名垂青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帖子

31

积分

县令

快哉组

     :

     :

     :

Rank: 2

发表于 2011-3-26 22: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戌六君子之 谭嗣同

慈禧发动政变后谭嗣同的反应

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谭嗣同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他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日本使馆曾派人与他联系,表示可以为他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并对来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意态从容,镇定自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他与其他5位志士英勇就义于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当他们被杀时,刑场上观看者上万人。他神色不变,临终时还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戌六君子之杨锐

生平简介: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1898年春在京创立蜀学会,并办蜀学堂,以张之洞的《劝学篇》为指南,兼习中学和西学。4月列名保国会,而每于集会时常当众假寐。在百日维新中受到光绪帝召见,赏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与新政。与康有为相交,但变法主张多有不合,攻击康“多谬妄”,声称要对新法“稍加裁抑”。戊戌政变时被捕,张之洞营救不及,被害。遗著编为《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0

积分

版主

     :

     :

     :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1-3-26 23: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戊戌六君子之林旭生平
林旭  字暾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朝末年维新派人士,出身贫苦家庭。基于国家与民族的严重危机,开始投身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1月31日,发起并动员寓京的福建籍维新人士,成立闽学会,与粤、蜀、浙、陕等学会互通声息,传播西学。9月5日,与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被授予四品卿衔,在9月5日到14日10天里,上书言事最多,不少变法上谕出自他的手笔。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菜市口,时年2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遗著有《晚翠轩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3: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谭嗣同他们这样很不值,想要唤醒物质民众,不一定要用死这种极端的做法,如果他们不死,那就还会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一万种可能。只要活着就有各种可能,可惜他们不懂随机应变= =
  死不一定会有什么作用,既然明知道民众无知,那又怎能因为几个人的死唤醒他们?本性难移,人的本性很难改变的,岂在朝夕间就能彻底颠覆?要想改变人的愚钝,那是需要时间的。然而人都死了,哪里还有时间来教化别人?
  所以、死是一个很不明智的选择。我们确实需要勇士,但是我们更需要理智的勇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3: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明知道变法很难推行。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妄动比较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26 2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维基百科上,根据梁启超的查正,六君子被捕各有原因:

  杨锐及刘光第乃康有为的得力助手,慈禧太后的助手荣禄亦恨他们最深,自然要求慈禧太后最先拿下他们。
  谭嗣同不想像汉朝张俭一样,四处望门投止而连累志士与好友。他亦希望以血唤醒国人变革的希望,故一心求死,拒绝逃亡。他步往刑场时,作《绝命辞》一首:“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于慈禧太后软禁光绪后,为报光绪帝知遇之恩,不顾安危,向慈禧太后力谏,保存光绪。最后惹至慈禧太后大怒,被掷入黑狱。
  康广仁为康有为之弟。康有为及梁启超逃亡时来不及通知康广仁,最后在康广仁南海会馆被捕。康广仁虽在戊戌变法中只负责办报,但因为是康有为亲弟,所以慈禧太后要以弟代兄罪,送了康广仁到菜市口。
  杨深秀于五人下狱后,感五人年轻有为,不应就此死去,于是为五人向慈禧太后求情。杨深秀正直不阿,竟演变成要求慈禧太后将权力交还光绪帝的争论,最后亦为此赔上性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0

积分

版主

     :

     :

     :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1-3-26 23: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旭与戊戌变法  
  林旭在京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他为康有为所撰的《春秋董氏学》一书作跋,推崇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随着维新言论深入人心,林旭的声誉日隆。
  五月,顽固派荣禄从福州将军任上被慈禧太后调到天津任直隶总督,不久兼北洋大臣,掌握兵权,对维新变法实行监视。由于林旭是福州名宦沈葆桢的孙女婿,荣禄想召林为幕僚。林旭与康有为商量,认为荣禄掌握实权,决定应聘,后因情况变化而中止。9月5日光绪帝破格授予林旭、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四人四品卿衔,命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时称“军机四卿”。林旭进入军机处后,多次上奏变法主张,多为光绪帝所采纳。各地官员的奏折,均需他们四人阅视提出意见后,再上报光绪帝批准。光绪帝所颁发的谕旨,也多由林旭起草。如裁撤詹事府等衙门和处分某些顽固守旧官员的“上谕”,就是由林旭代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