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1214高格
收起左侧

[探究主题] 维新变法惹恼了谁?

  [复制链接]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反对派最初也并不是立刻进行反击抵制的,甚至可以说,最初的反对派是支持变法的.他们中的某些人物有救亡图存的要求,有参与变法的可能,或至少是不反对变法,即使慈禧,在当时也赞同在她许可的范围内变法。
  如王照在《方家园杂咏纪事》中写道:“慈禧但知权利,绝无政见”,“若奉之以主张变法之名,使得公然出头,则皇上之志可由屈而得伸,久而顽固大臣皆无能为也”,慈禧本人也说,只要“不遗祖制”,其余均可由光绪“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再如《周馥年谱》写道:“康有为屡上救时之策,大臣多保奏,上信任之。时太后退居颐和园,不与政,但属上勿专信新进急切改图而已。”这也说明慈禧并不反对变法。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我们从《康南海自编年谱》中,也可以看到有关慈禧并不反对变法的记述:“五月初五日,奉明旨废八股矣。先是,二十九日芝栋折上,上即令为臣拟旨…………刚毅请下部议。上曰:若下礼部,彼等必驳我矣。刚毅曰:此事重大,行之数百年,不可废,请上细思。上厉声曰:汝欲阻挠我耶?刚乃不敢言。及将散,刚毅又曰:此事重大,愿皇上请懿旨。上乃不作声。既而曰:可请知故待初二日诣颐和园请太后懿旨,而至初五乃降旨也。百事皆如此。上扼于西后,下扼于顽臣,变法之难如此。” 康有为这段记述是企图说明“西后”和“顽臣”对变法的阻挠,但我们从中却可以看到:第一,变法重要内容之一的废八股“上谕”,是经慈禧批准的,表明了慈禧赞同这项变法;第二,对于废八股,刚毅反对,慈禧赞同,说明慈禧和顽固派官僚对变法的态度并不一致;第三,康有为以废八股“上谕”的颁布为例,说明“百事皆如此”,表明大量的变法“上谕”是经慈禧同意的。总的说,当时慈禧对整个变法运动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君权变法”路线的维新派,没有积极去争取控制着朝政的慈禧对变法的支持,反而在光绪与慈禧矛盾日深的情况下,卷入了后党、帝党之争的漩涡,这应该说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派绅士在湖南早期维新运动中进行了大量的维新实践活动。以王先谦、张祖同、朱昌琳等为代表的旧派绅士,积极参与火柴厂、机器制造公司、矿务局、电报局、铸钱局、工商局、蚕桑局、水利公司的创办过程,提供资金;在兴办内河轮船,力争粤汉铁路入境等。其观念和一些主要新派人物相比并不见得旧,可能“更新”,甚至肯定王先谦、叶德辉在戊戌维新中都是“名副其实的新派”。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旧派绅士的交友,以及他们和维新派人士的关系也能说明问题。攻击新派最力的叶德辉,其交友实则兼有新旧人物。王先谦在邀请梁启超为时务学堂总教习的问题上,持赞同态度,而且在梁启超入湘后,长沙士绅“款待优渥”。王先谦、张祖同等人还建议接待梁启超“须特加热闹,议于曾忠襄祠张宴唱戏,普请各绅以陪之,其礼貌可谓周矣”。后来大肆攻击维新派的叶德辉,一度也经常出席激进维新派主持的湘绅聚会,而且与梁启超的关系“极洽”,且常有“酒食往来”。
可透视出湘绅在戊戌维新期间不仅没有对维新措施一味地反对,而且某些新政举措的顺利实施是在旧派绅士们的支持下进行的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维新派在一些具体的变法措施上也侵犯了一部分人民群众的利益,引起了这部分人的不满和愤怒,更加深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误会,从而更孤立了自己这一方的力量。如下令禁止在前门大街设摊贸易,将所有摊贩赶至东西两河沿,甚至店铺禁止悬挂幌子,违者受处罚,致使平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为之一空。这种过激的做法,直接损害了一些下层群众的现实利益。还有那些“除去蒙蔽锢习”之举,本意是为了扫除颓风,但此举触动了社会风气和人民群众的习俗。人们的风俗习惯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非一纸命令可以革除。譬如光绪意欲改变中国辫子的风俗的诏令一传出,旗人的不满达到了顶点。剪辫子与否无关大局,可以暂缓推行,由于过早强令推行,增加了本可避免的骚动。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新派把自己的活动范围局限于帝党官僚和士大夫阶层的少数人的小圈里面,没有去触及或者说不愿触及占人数大多数的劳动人民(主要是农民)的问题即土地问题和与之相关的温饱问题,这也引起农民对变法的漠视甚至抵触。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维新派内部的分裂
维新派主要领导人并没有抓住与洋务派亲密合作的时机进一步达成对变法的共识,反而在帝党人物的影响下,对洋务派实权人物李鸿章予以指责、排斥。最明显的例子是李鸿章当时也表示要捐资给强学会,但遭到康有为的严厉指责和抵制.
据时人记载:“(李鸿章)逢人辄语云:‘康有为吾不如也,废制之事,吾欲为数十年而不能,彼竟能之,吾深深愧焉’。故都人多目为康党。”即使在戊戌政变后,他仍直言“捕新党之谬”,当西太后说有人告他是新党时,李鸿章坦然表示:“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新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一位对维新运动予以很大支持和帮助的老权臣,仅仅是嫌弃他名声太臭,而始终拒绝其加入变法阵营,这不仅使维新派最终失去了来自李鸿章对变法的极力支持,也在洋务派内部对维新运动的态度上产生了分裂,以李鸿章、刘坤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实权人物逐渐远离变法中心,开始对变法采取“若即若离”的态度,

0

主题

19

帖子

132

积分

巡抚

     :

     :

     :

Rank: 4

发表于 2011-4-3 23:4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法就是改革。而改革又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但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改革上则严重剥夺西太后、军机大臣、各部堂及地方督抚的大权,下则广泛触及八股士子、无业旗民的利益,这使得变法缺乏一个拥有实权的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缺乏一群能有效地将变法法令推行到全国的地方实力派的默许和支持,更缺乏一个能普遍认同变法的社会心理环境,变法因此不可避免的走向了失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