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回复: 0
收起左侧

[其他] 资产管理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10万

帖子

21万

积分

管理员

     :

     :

     :

Rank: 9Rank: 9Rank: 9

QQ
发表于 2014-5-3 17: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银行处理信贷资金营运中各种经济关系、建立完善的运转机制所涉及的基本原则、标准、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总和。又称银行贷款管理、银行资金运用管理。
资产构成   资产业务是资金运用的业务。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把银行自身及借入的货币资金运用出去,以避免折本,争取盈利的财产及货币债权。中国的银行资产结构如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管理内容   包括银行资产结构的调整、贷款种类的设置、贷款原则的确定、贷款及投资方法的选择、贷款利率的制定、资产的评估、资产风险的处置、本金和利息的回收、贷款和投资等计划的编制执行,等等。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国家货币管理当局和商业银行十分注意银行的资产管理,政府通过立法明确规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和标准。以美国为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是:①对商业银行贷款比例的限制:a.信用贷款的比例限制,对某一客户的信用贷款不得超过银行全部资产的0.9~1.05%;b.抵押贷款的比例限制,包括动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对证券贷款的限制;c.对附属机构贷款的比例限制;d.对内部借贷的限制。②对商业银行贷款地区分布的管理。包括为机构所在地优先提供金融服务的原则,向金融管理机构报告为所在地提供资金满足需要程度的情况,联邦金融机构要对金融机构为所在地提供的金融服务质量作出评价。③对银行在贷款业务中与客户关系的管理:a.贷款合同管理,如信用贷款合同(包括信用贷款原则、信用贷款条件、财务公布制度、违约条款)、抵押贷款合同(包括抵押贷款总则、抵押品的选择、抵押贷款条件、财务公布制度、抵押权益);b.维护借贷双方权益的其他法律规定,如财务及经营信息必须真实的原则、贷款公平分配不受歧视的原则、禁止向客户提出不合理的信贷附加条件的原则。④对商业银行其他资产业务的管理。包括对商业银行投资活动、承兑业务、信用证业务、信托业务的管理。⑤对商业银行注册及注册资本的管理和设立分支机构的管理。特别是对商业银行资产的数量和质量,按风险类别和风险等级用法律规定了考核比例或期限标准。
中国的银行资产管理   1979年以前,中国的银行资产业务比较单一,主要是各项贷款及黄金外汇储备等项。因而资产管理主要是贷款管理,包含两个层次:即银行信贷与财政资金、企业资金的综合平衡管理,银行自身的资产业务管理。
信贷资金的综合平衡管理,主要是正确处理信贷资金同财政资金的配合协调关系。中国的工商企业绝大多数是国营企业,国家财政和银行分别对企业提供资金,银行贷款的增减及投入方向同财政资金的安排分配有密切关系。银行信贷资金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促使财政信贷资金的协调配合,避免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相互挤占和挪用。从50年代开始,在全国总资金的管理上,国家确定了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分口管理、分别使用、综合平衡的原则,并规定了固定资金归财政,流动资金归银行;企业定额内流动资金由财政拨付,超定额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以后又发展到无偿资金归财政,有偿资金归银行;长期性资金归财政,短期性资金归银行等管理原则。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平衡衔接方式,1979年以前采用过三种具体方式:①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对银行直接增拨信贷基金,以补充银行的长期信贷资金来源;②降低银行上缴财政利润的比例,用财政少收银行多留的方式来增加银行自有资金的积累;③财政直接对企业拨足定额内流动资金,减轻企业对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压力。1979年以后,由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财政已无力对银行增拨信贷资金,而且银行以统管流动资金、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的贷款、提高利润上缴比例和有条件地允许财政透支和财政借款的方式,承担了原来由财政负责的筹资任务。到80年代末,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只在总量上相互协调,在使用中分别管理,而长短期资金与有偿无偿资金的界限已不复存在。在信贷资金自身的比例关系方面,1979年以前主要是对各项贷款分别规定贷款限额,分级分项进行指标管理,如划分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结算贷款等等,划分的贷款项目50年代比较细,以后逐渐合并,各项指标之间调剂的余地不断加大,到80年代逐渐形成了贷款总规模与信贷资金双线控制的办法,即对按年度核定全国及各地区的信贷资金规模,在不突破总规模的条件下,由当地银行根据可能支配的实际资金贷款能力,对不同类别企业发放贷款,但对固定资产的贷款规定了指令性的控制指标。这种银行信贷管理方式有了较大的灵活性,放宽了贷款领域,为满足国民经济中多种不同的贷款需求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发展多种产业,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弊端在于宏观调控的难度加大,资金结构失调,产业趋同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资金分散,效益下降。
银行贷款的组织管理从50年代初吸收了苏联的做法,长期实行按计划贷款、与物资运动相结合、按期归还的“三原则”。三原则包含着反映客观经济规律的合理内核,但也存在忽视市场、忽视价值规律的弊端。形成了按指令性生产计划贷款,按产值计划、进货计划和库存计划贷款的资金供给制,造成了信贷资金的大量积压和浪费。1979年以来,对信贷三原则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了区别对待、择优扶植、以销定贷、差别利率、有保有压、重点倾斜等贷款原则,在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前提下,制定不同时期的贷款方针,确定贷款投向和贷款规模,并开办了如科技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买方信贷、卖方信贷、抵租贷款、担保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固定资产贷款、银团贷款、股本贷款、外汇贷款、票据贴现、个体经济贷款等30余个贷款种类,使银行资产结构趋向多元化。
在银行企业化经营的改革试点中,一些专业银行的机构吸收西方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经验,不断改革、丰富和创新传统的银行贷款管理方式。在80年代后期开始探索的资产管理内容有以下几方面:①扩展资产管理的经营原则,突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②重视资产的风险管理,在对风险资产的评估以及对经营、投资、市场、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措施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③推行资产结构的比例管理,开始考核银行自有资金对风险资产的比例、资金流动性比例、长短期贷款占总资产的比例、收益与资产比例、成本与资产比例以及贷款期限结构、储备资产结构等方面的管理;④推广贷款管理三权分离责任制,使贷款调查、贷款审核和贷款批准由单个信贷员统管,转化为三个环节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的机制,有利于提高贷款质量;⑤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管理,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和预期收益,从项目评估、项目开工、技术设备引进、项目竣工投产到项目贷款的本息回收进行系统的跟踪管理,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中国大百科全书》 本词条作者:秦池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