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7|回复: 0
收起左侧

[电影史话] 电影工业兴起与早期电影公司

[复制链接]

1062

主题

1645

帖子

-737

积分

草民

     :

     :

     :

发表于 2011-12-9 16: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电影工业兴起与早期电影公司
  早期的电影工业要想发展也是举步维艰的。身为电影发明人的卢米埃尔 就曾对他的摄影师说过:
  “我并没能给你提供一个职业,而只是一个临时饭碗。目前大家都在兴 头上,也许能持续几星期或几个月,但最多不过半年,我们要加紧工作。”
  法国的电影工业在当时发展是最快的。不过最初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 阶段,十分脆弱。梅里爱的明星电影公司就是一例。它建立于 18世纪末,只 兴旺了一段时间,就因为经营方式陈旧和用人不当很快地呈现衰败之势,1906 年梅里爱的影片拍得太多又卖不出去,加重了经济困难,继而因欠债不得不 把罗培·乌坦剧院和蒙特路伊摄影场作为抵押交给了百代公司,而设在美国 的分公司的破产最终加速了明星公司的垮台,一代大家梅里爱在一次大战 后,只好放弃他的电影,沦为街头玩具商。
  查尔·百代工业时期,情形就迥然不同了。查尔·百代原来只是经营留 声机的商贩,经过一番奋斗,很快使他的百代公司初具规模,5 年之后就建 立起百代大型企业,进而发展成为一个享有巨额利润的百代工业王国。1900 年,百代的年赢利为34.5 万法郎,到了 1907年已猛增到2400万法郎;百代 为早期投资他事业的内瑞财团带来了至少 10倍于当年数额的高额利润;百代 生产的影片拷贝已充斥世界电影市场,财源滚滚而来;百代在美的影片发行 总量达到美国本土影片的两倍之多。百代由衷地感慨道: “我认为除了军火 工业,法国没有任何一种能像我们这样快发展的工业,能给股东以这样的利 润。”
  对比卢米埃尔的草创时期,法国的电影工业已是相当强大。百代的电影 工业实力使法国在第一次大战前夕,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电影输出国地 位。
  百代采取的托拉斯式的经营方式在今天看来也不算落伍。它取得了金融 资本的紧密联合,并很快垄断了包括摄影机、柯达胶片、剧本和电影院在内 的生产资料,建立起万森电影王国。百代并且研究观众欣赏情趣,制作了一 批如 《芳托马斯》系列片那样深受观众喜爱的影片。百代认为把古典戏剧和 文学作品拍成电影,一定一本万利,就与法国文学家协会谈判,成立了 “作 家及文学家电影协会”,使之获得了将大部分法国戏剧拍成电影的独占权。 百代公司还十分注意吸收著名编剧、导演、演员来为之服务,使制片业的分 工日趋清晰、完善,也使他们有了较高的社会地位。百代在包装电影明星领 域开了先河,鼎鼎大名的喜剧明星马克斯·林戴,就是百代的财富之一。这 位从巴黎大剧院走出来的演员,给银幕以全新的概念,他的优美动作、丰富 的面部表情和独具特色的扮相使当年的影迷们曾狂热地簇拥他,向他欢呼, 卸下他乘坐马车的马匹,抬着他回旅馆。百代当年支付给他的年薪已是 20 万金法郎。继林戴之后升上星座的卓别林,也是在向他学习借鉴后才取而代 之登上喜剧皇帝宝座的。
  19 世纪,美国的爱迪生在摩根银行支持下成立了 “爱迪生通用电器公 司”,其中包括生产电影摄影机和拍摄电影。他把制作的短片卖给杂耍场组 成的联营体。联营体经营一种镍币电影 (即5 分钱电影)。镍币电影很盈利, 于是联营体就每月再建一二家新影院,如此滚雪球一般,10年以后全美已经 拥有了 1万家电影院。当时世界各国的电影院总和也才2万至3 万家,可见 美国影院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经营电影可以带来巨额利润,促使爱迪生决 心发动 “专利权的战争”。经过几起几落,爱迪生终于取得了长期垄断(大 约十几年)影片生产的权力。他在纽约建立了制片厂,聘请了专业人员来拍 电影,1907年,又进一步组织了垄断托拉斯—— “卡特尔”。有8 家公司进 入这个组织,即比沃格拉夫公司、爱迪生公司、维太格拉夫公司、爱赛耐公 司、兼营影片输入和发行的乔治·克莱恩公司、刘宾公司、山立格公司和卡 勒姆公司。法国的百代公司和梅里爱的明星公司也被吸引进来。参加的成员 要向其交纳一定的管理经费,并相应受到专利权的保护。这时电影胶片的生 产垄断在查尔斯·伊斯曼即伊斯曼·柯达公司之手。
  美国这种巩固的经营组织和制片形式,带来相对稳定的导演、摄影、演 员阶层。他们按时到公司来领取拍片酬金,每星期拍出三四部短片,大多在 一本之内,成本也很低廉 (数百美元)。然而在此时期(1897—1914 年), 美国电影制作还墨守成规,形成封闭式的创作环境,所以也没有生产出什么 很有特色的作品。
  市场不断渴求新鲜电影问世,一些独立制片商应运而生,他们在反垄断 的旗帜下干得很出色,用高薪吸引大公司的名导演、技术人才以及电影明星 来为他们工作。大公司内部也有一些才华出众的电影导演如大卫·格里菲斯、 卓别林等在羽翼丰满之时冲杀出来,独资拍摄一些富有艺术个性的影片。
  格里菲斯 1913年拉出自己的创作班底,独立制作了一系列名作。如1914 年的 《原始人》、《两性斗争》、《良心的报复》,1915年的 《一个国家的 诞生》,给导演制片权威带来很好的声誉。然而 1916年他摄制的《党同伐异》, 虽然成为电影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却同时又是票房的弃儿,把导演制片一 下子浸入冰冷的水中。
  1910年之后,美国反托拉斯法斗争日趋白热化。1912年独立制片商莱默 尔的摄制组几次企图袭击凯赛尔和包曼的摄影场,有一次遭遇了大导演莫斯 为拍摄南北战争场面而组织的军队,险些大打出手。莱默尔的队伍面临如此 强大的枪炮和正规武装,只好逃遁。但是反托拉斯法的胜利已经在望,1913 年美国放映业迅速发展,需要巨额贷款拍片,华尔街的大银行家们开始对独 立制片商钟情,借助于 1890年就通过的美国反托拉斯法案,终于在 1915年 宣布了爱迪生托拉斯帝国的崩溃: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解散“电影专利”公司。 这时除及时采取了明星制度的维太格拉夫公司以外,其他公司先后陷入困 境。
  专利权威、导演权威、制片人权威,这三种美国早期的电影生产模式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几度交锋。在战后,最终以制片人的大获全胜告一段落。 当法国百代公司在战后业已没落的时候,美国揭开了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并 驾齐驱、美国影片称霸全球的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