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6|回复: 0
收起左侧

[唐朝] (一)封建时代理学的形成和反理学思想的产生

[复制链接]

299

主题

323

帖子

2540

积分

管理员

     :

     :

     :

Rank: 9Rank: 9Rank: 9

QQ
发表于 2011-12-7 11:3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儒学、儒家经典和道教的传播
(1)儒家经典的传播
孔颖违字仲达,冀州衡水①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闇记三礼义宗 ②;及长,明服氏春秋传③,郑氏④尚书、诗、礼记,王氏⑤易;善属文,通步
历⑥。当造同郡刘焯⑦。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隋
大业初,举明经高第⑧,授河内郡博士⑨。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
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恥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
玄感⑩家得免。捕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11)。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
边国子博士。真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
讲。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
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
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
匹无,君德亦然,故易称蒙①以养正,明夷②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衒职
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③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① 衡水,今河北省衡水县西南。冀州,已详前注。
② 三礼义宗,三十卷,梁国子博士崔靈恩撰。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錄四卷。此外王谟辑汉魏遣书
钞、黄奭汉学堂经解、王仁俊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并有辑本。
③ 服氏春秋传,后汉服处著。处字子慎,河南祭阳人,中平不拜九江太守。作春秋左氏传解谊,隋志著錄,
凡三十一卷。清王谟、钩、马国翰、黄逵、王仁俊皆有辑本。李贻德著有春秋左传贾服注辑述二十卷。仪
微刘氏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一书多主贾达、服处说。
④ 郑氏,指后汉经学大师郑玄。
⑤ 王氏,指三国时经学大师王肃。
⑥ 步历,即推步历法。
⑦ 刘焯,字子元,信都昌亭人,隋代的经学浓。隋书卷75有传。
⑧ 明经:从汉代以来,即以经术取士,唐代称由经义被选取者为“明经”进士。高第:考得名次很高。
⑨ “ 博士”这各称,从秦代以来就有,言通古今者。汉武帝五经博士。唐代有各种博士,如算学博士、律学
博士等等。
⑩ 杨玄感,隋司徒杨素子,后以反隋失败。隋书卷70有传。
① 蒙,易经卦名。彖辞曰:“蒙以养正。”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② 明夷,易经卦名。象曰:“群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③ 明堂,小戴记有明堂位一篇。此外礼记月令、吕号十二纪也有明堂之名。清人阮元曰:“明堂者,古者
天子宫室之初名。”其实西周彝器只称某宫、某太室,明堂一名的起始,总在晚周。后汉以来始有白虎通
“明堂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一类说法。这就是蔡2邕明堂论以来的制度,也就是
阮元所谓“礼不忘本,别于近郊东南建之”的宫室。新旧唐书礼乐志、礼仪志中所谓贞观礼,就是在房玄
龄、魏徵总领下,由孔颖达一班人完成的,也计论到明堂制度。唐文粹卷40有孔颖达的明堂一篇。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
学,观释荣④,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⑤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
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
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乡,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羲训,凡百余篇,
号羲赞,诏改为正羲云。虽包贯巽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为嘉
运駮其失,至相譏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
子三馆⑥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这。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
侍中高季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潁达子志,终司业。志子惠元,力学寡言,
又为司业,擢累太子谕德,三世司业,时人美之。
王恭者,滑州白马①人,少笃学,教授乡闾,弟子数百人。贞观初,召拜
太学博士,讲三礼,别为羲證,甚精博。盍文懿、文达②,皆当时大儒,每讲,
遍举先儒羲,而必畅恭所说。
为嘉运,魏州繁水③人,少为沙门,还治儒学,长论议。贞观初,累除越
王东閤祭酒④。退隐白鹿山,诸方来授业,至千人。十一年,召拜太学博士、
弘文馆学士。以孔潁达正羲繁酿,故掎摭⑤其疵,当世诸儒服其精。高宗为太
子,引为崇贤馆学士。数与洗马秦暐侍讲宫中,终国子博士。(新唐书卷 198,
儒学传)
(2)儒学的传播
……⑥复⑦以诸生多不精励,遂废州县学,京师惟留国子生⑧七十二人⑨。
炀帝即位,复兴教诱。国以来,州县皆有博士⑩,县则州补,州则吏曹授
焉。然博士无吏职,惟主教授,多以醇儒处之。衣冠俊又(11),恥居此任。
玄宗时,两京(12)国学有明经、进士,州县之学,绝无举人,于是敕停
乡贡,一切今补学生然后得举①。无何,中原有事,乃复为乡贡,州县博士学
  
④ 释荣,礼记文王世子:“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巾,然后释荣。”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荣。”郑玄
注:“祭荣,礼先圣先师也。荣谓芹藻之属。”本文“观释荣”,就是参观入学祭礼的意思。
⑤ 释奠,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秋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蓋古代入学用释荣礼,春秋二祭用
释奠礼。释亦作舍,设祭的意思。释奠礼有合乐,比较隆重。
⑥ 三馆,是唐时的三馆,指昭文馆、集贤院、史馆。
① 滑州白马:唐滑州属河南道,属县有白马,即今河南省滑县北这白马津。
② 盍文懿、盍文达,新唐书卷198有传。文懿附于文达传。
③ 魏州繁水:魏州,唐属河北道;繁水,故城在今河南省南乐县西北。
④ 越王东閤祭酒:越王李贞,唐太宗子,新唐书卷80有传。东閤祭酒,官名,起于后汉,如许慎曾为太尉
南閤祭酒。胡广注汉官解注:祭酒,皆一位之元,长者也。
⑤ 掎摭,音器变。旧释“偏引也”,就是挑毛病,吹毛求疵。
⑥ 原注:缺一行。
⑦ 原注:“复”莫本作“隋”。
⑧ 国子生,国子监的学生。
⑨ 原注:此数与隋书儒林传序同,隋书高祖纪作“国子学惟留学生七十人”。
⑩ 博士,官名。唐置有国子、四门、律学、算学等博士,教授贵族子弟。
① 举,原注:莫本“举”作“贡”。

生惟二仲②释奠行礼而已。
今上登极③,思弘④教本,吏部尚书颜真乡⑤奏请改诸州博士为文学,品秩
在参军之上。其中下州学一事已上,并同上州,每令与司功参军同试贡举,
并四季同巡县点检学生,课其事业。博士之为文学,自此始也。
流俗,妇人多于孔庙祈子,殊为亵慢,有露形登夫子之榻者。后魏孝文
诏:“孔子庙不听妇人合杂⑥,祈非望之福。”然则聋俗⑦所为,有自来矣。
(封氏闻见记校注卷1,儒教)
(3)道教的传播
本自黄帝,至老君祖述其言,故称为黄、老之学。战国时,围寇、蒙庄
之徒著书,咸以黄、老为宗师。围寇天瑞篇引黄帝之书曰:“谷神不死⑧,是
为玄⑨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⑩此章黄帝之言,
而存五千这内(11),则老氏所著(12)书同出已明矣(13)。
其后学道、学儒、学墨诸家(14),分门(15)各一教。
汉武帝进用儒术,黄、老由是见废。
后汉帝梦见老子,诏陈相也寿①立庙于苦县,刻石为铭。今②毫州真源县,
即楚苦县③赖乡也,汉时属陈国。郭缘生述征记云,“老子庙中有九井,汲一
井,八井皆动”,即其地也。
国朝④以李氏出自老君,故崇道教。高祖武德三年,晋州⑤人吉善行于羊
角山见白衣老父,呼善行谓曰:“为吾⑥语唐天子:吾是老君,即汝祖也。今
年无贼,天下太平。”高祖即遣使致祭立庙于其地。遂改浮山县为神山⑦县,
拜善行为朝散大夫。
高宗乾封元年,还自岱嶽⑧,过真源县,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⑨。
玄宗⑩开元二十一年,亲注老子道德经,今学者习之。二十九年,两京及
  
② 二仲,宋史礼志,春秋二仲,享先代帝王及周六庙。
③ 登极,天子即位。
④ 思弘,原注:“弘”原作“宏”,当为避清高宗讳,今据天一阁本改。
⑤ 颜真乡(709—785 年),唐政治家,著名的书法家,旧唐卷128、新唐书卷153均有传。
⑥ 合杂,原注:“合杂”莫本作“沓杂”。魏书高祖纪作“杂合”。
⑦ 聋俗,谓流俗无知。
⑧ 谷神不死,太空之神永久存在。
⑨ 原注:“玄”,原作“元”,当为避清圣祖讳,今据天一阁本改正,下同。
⑩ 这六句,见老子第六章。
① 孔寿,原注:水经注卷二十三“渦水”下作“孔畴”。
② 今,原注:“一本作太”。
③ 原注:“楚苦县”,原作“古楚县”,据莫本改。
④ 国朝,指唐朝。
⑤ 晋州治所在今山西临汾县。
⑥ 原注:“吾”原作“我”。据天一阁本改。
⑦ 神山,原注:一作“神仙”。
⑧ 岱嶽,山。
⑨ 原注:“玄”原作“元”,据天一阁本改,下凡“玄元”之上“玄”字皆同。

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京师号玄元宫,诸州号紫极宫,寻改西京玄元宫为太
清宫,东京玄元宫为太微(11)宫,皆置学生(12)。
王臣源采庄子庚桑楚篇羲补葺,分九篇,云其先人于山中得古本,奏上
之。敕付学士详议,疑不实,竟不施行。今亢桑子三卷是也(13)。(封氏闻见
记校注卷1,道教)
2.韩愈、李翔唯心主义的思想
(1)韩愈的“原性”①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 也者,接於物而生也。性之品有 三,而其所
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 为情者七 。曰:何也?曰?性之品在
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遵而上下也;下焉者,恶
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於
五也,至於一而行於四;中焉者之於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②,其於四
也混③;下焉者之於五也,反於一而悖於四。性之於情视品。情之品有上、中、
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曰爱,曰恶,曰欲。上
焉者之於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於七也,有 所甚④,有所亡⑤,然而求
合其中者也; 下焉者之於七也, 亡与甚真 情 而行者 也。 情之於性 视其品⑥。
孟子⑦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⑧之言性曰:人之性 恶。扬子⑨之言性曰:
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
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⑩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必
以贿(11)死。杨食我(12)之生也,叔向母闻其号也, 知必灭其宗(13)。
越椒(14)之生也,子文(15)以为大戚(16),知若敖氏之鬼不食(17)
也。人之 果善乎?后稷(18)之生也,其母①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 然,
嶷嶷然②。文王之在母③也,母不夏;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
性果恶乎?尧之朱④。舜之均⑤,文王之管蔡⑥,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叟
  
⑩ 原注:“玄”原作“元”,据天一阁本改,以后全书凡“玄宗”之“玄”均同此。
①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著名文学家和哲学家。原性,一作性原。与原道、原毁、原人、原鬼合
称五原。
② 一不少有焉:其中一项,不是偏多,就是偏少。
③ 混,混稚不纯。
④ 甚,过。
⑤ 亡,不及。
⑥ 情之於性视其品:性善,情就善;情善,性就善。
⑦ 孟子,战国著名哲学家孟轲,著孟子七篇。
⑧ 荀子,战 国著名哲学家荀况,著荀子三十三篇。
⑨ 扬子,西汉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扬雄。他的哲学名著有法言六卷。
⑩ 叔鱼,春秋晋人,生有怪相:虎目豕喙,鸢肩牛腹。
① 其母,后稷母姜嫄。
② 岐岐然,意有所告;豺有所识别。
③ 文王在母,周文王在母腹中。文王母名大任。
④ 朱,丹朱,尧子。
⑤ 均,商均,舜子。

⑦之舜,鲧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混乎?故曰:三子⑨
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上、下者,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
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之性,就学而愈明 ;下之 性,畏威而寡罪;
是故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性者异
於此,何也?曰:今之言者,稚佛、老而言也。稚佛、老而言也者,奚言而
不异(韩昌黎文集校注卷1,原性)
(2)韩愈的“论佛骨表”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汉时流入中国(11),上古未尝
有也。昔者黄帝(12)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13)在位八十年,年
百岁;颛 顼(14)在位七十九年,年九七八岁;帝(15)颛在位七十年,年
百五岁;帝尧(16)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17)年皆百
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
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机,推其年
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 岁;穆王在位百年。
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①在位,
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连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
渐谨,年代尤促。惟 梁武帝②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
不用牲牢③,书日一食,止於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④,饿死台城,国亦寻
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⑤始受隋禅,则义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
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惟睿圣文武皇帝
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
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於陛下之手。今从未
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骨於凤翔⑥,御楼以观,舁人
大内⑦,以令诸寺递迎供养。臣难至愚,必 知陛下不惑於佛,作此 崇奉,以
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
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 等事哉?然百姓愚冥 ,易惑维绕。苟见陛下如此,
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生命。焚
  
⑥ 管周文王子鲜,封於管,号为管叔鲜,度封於蔡,号为蔡叔度。
⑦ 瞽叟,舜父。
⑧ 鲧,禹。
⑨ 三子,孟子、荀子、扬子。
⑩ 元和十三年(819),陕西凤翔县岐山镇法门寺的塔内,有释迦牟尼佛的指骨 一节。十二月间,惠宗派
中使迎接。元和十四年,迎至禁中,韩愈乃上此表。
① 明帝,即汉明帝,参看页246注(11)
② 梁武帝,姓萧名衍 ,普通八年(公元527年)三月,舍身於同泰寺,改元大通元(529年)九月、太清
元年(547年)二月,又两次舍身於同泰寺。
③ 梁武帝曾下令,要宗庙的祭祀以面为牺牲。
④ 侯景在太清年,攻陷台城(今江苏省南京城内),梁武帝被困死。
⑤ 高祖,李渊。
⑥ 凤翔,即陕西凤翔县,参看页246注(10)。
⑦ 异,音与,扛抬。大内,古时帝王所住的地方。

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
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
传笑四方,非细事 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 法言①,
身不服先王之法服②,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
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③一见,礼宝④一设,赐衣一袭,卫
而出之於境,不令惑染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
人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弔於其 国,尚令巫祝先以
桃茢⑤祓⑥ 除不祥,然后进弔。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近之;巫祝不先,桃
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
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
为,出於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⑦,凡有殃
咎,宜加臣身。上天鉴福,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 臣
某诚惶诚恐!(韩昌黎文集校注卷8,论佛骨表)
(3)李翱⑧的“复性书(中)⑨”
或问曰:人之昏也久矣!将复其性者,必有渐也。敢问其方?曰:弗虑
弗思,情则不生。情既不生,乃为正思。正思者,无虑无思⑩也。易曰:“天
下何思何虑?”又曰:“闲邪存其诚。”(11)诗曰:“思无邪。”曰:已
矣乎!曰:未也。此齐戒其心者也(12),犹未离於静焉。有静必有动,有
动必有静,动静不息(13),是乃情也。易曰:“吉、凶、悔、吝,生于动
者也①。”焉能复其性邪!曰:如之何?曰:方静之时,知心无思者,是旅戒
也;知本无有思,重静皆离,寂然不动②者,是至诚也。中庸曰: “诚则明矣。”
易曰:“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问曰:不虑不思之时,物格于外,情应
于内,如之何而可止也。以情止情,其可乎?曰:情者,性之邪也,知其焉
邪也,邪本无有;心寂不动,邪思自息;惟性明照,邪何所生?如以情止情,
  
① 法言,礼法之言。
② 法服,法制所定的服式。
③ 宣政,唐时外族来朝贡的,都在宣政殿接见。
④ 礼实,唐时有礼实院,在此设宴招待入朝的外客。
⑤ 桃茢:相传桃,鬼所恶;茢又音例,苕帚,可扫除不祥。
⑥ 祓,音拂,除灵求福。
⑦ 祟,神祸。
⑧ 李翔字习之,陇西人,约生於唐 代大历时(约公元八世纪十年代初)。文宗朝任至刺史、侍郎等听,卒
於武宗会昌年间(约公元841—864 年)。
⑨ 李翔的著作汇集为李文公集18卷,又与韩愈合著有论语笔解二卷。复性书三篇是李翔的哲学代表作。欧
阳修说:“予始读翔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耳。”(欧阳文忠公集卷23,读李翔文)
⑩ 无虑无思,易系辞下:“天下同扫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处?”
① 吉凶悔吝,易繫乱下:“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② 寂然不动,易繫乱上:“寂然不动,感而逐通天下之故。”
③ 贞夫一者也,易繫乱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自然界不能无动,但其动有一贯的规律,是以动
而不乳。

是乃大情也。情互相止,其有已乎?易曰:“颜氏之子,有有善,未尝不知;
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达复,无祇悔,元吉!”问曰:本无有思,
动静皆离。然则聲之一也,其不闻乎,物之形也,其不见乎?曰:不亲不闻,
是非人也。视听昭昭⑤,而不起于见闻者,斯可矣!无不知也,无弗为也,其
心寂然⑥,光照天地,是诚之明也。大学曰:“致知在格物。”易曰:“易无
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逐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兴于
此?”
曰:敢问“致知在格物”何谓也?曰:物者,万物也;格者,来也,至
也;物至时,其心昭昭然明辩焉,而“不应于物者”⑦,是故致知也,是知也
之至也。知至故事诚,意诚故心正,心正故身修,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理,
国理而天下平,此所以能参天地者也。易曰:兴天地相似,故不达。知周乎
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尤。安土敦乎仁,
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书夜之道而知,故神
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阴之谓道。”①此之谓也。
曰:生为我说中庸。曰:不出乎前矣。曰:我未明也,敢问何谓“天命
之谓性”?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性者,天之命也。“率性之谓道”,
何谓也?曰:率,循其源而反其性者,道也。道也者,至诚也;“至诚者,
天之道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修是道而归其本者明也;教也者,
则可以教天下矣。颜子其人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说者曰:
其心不可须臾动焉帮也,动则还矣,非道也。变化无方,未始离于不动故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闻,见乎隐 ,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说者曰: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
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还矣!故君子慎其独;慎其独者,
守其中也。
问曰:昔之注解中庸者,兴生之言皆不同,何也?曰:彼以事解者也,
我以心通者也。曰:彼亦通于心乎?曰:吾不知也。曰:如生之言,修之一
日,则可以至于圣人乎?曰:十年扰之,一日止之,而求至焉,是孟所谓以
杯水而救一车薪之火也。甚哉!止而不息必诚,诚而不息必明,明兴诚,终
岁不达,则能终身矣。“造次②必于是,顚沛必于是”,则可次希于至矣。故
中庸曰:“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不,悠还则博厚,博厚则
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
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
可一言而尽也。”
问曰:凡人之性犹圣人之性欤?曰:桀、纣之性犹尧、舜之性也,其所
  
④ 见易复卦,亦见易繫乱下传。不还复,是说迷而不还,能复于善。无祇悔,无大悔。元吉,大吉。
⑤ 昭昭,光明。
⑥ 寂然,无声。
⑦ “ 不应于物者”,佛祖历代通载引人“不著于物者”。
① 见易繫乱上传。“旁行”,指通权达变。“不流”,不流于过错,合乎轨道。“范围天地之化”,谓封
于自然变化加以范围,即加以掌握运用。“曲成万物”,正义说,谓圣人委曲成就万物。“书夜之道”即
阴阳寒暑生死之道,亦即一正一反的规律。“神无方而易无体”;神指变化的妙用;无方,无方所,即无
空间性质;易指变化过程;无体,无形体。
② 造次,仓卒。急遽。

以不睹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曰:为不善者,非性邪?
曰:非也,乃情所为也。情有善有不善,而性无不善焉。孟子曰:“人无不
有善,水无有不下。夫水,搏而躍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
岂水之性哉?”①其所以道引之者然也。人之性皆善,其不善,亦犹是也。问
曰:尧、舜岂不有情邪?曰:圣人,至诚而已矣!尧、舜之举十六相,非喜
也;流共工,放驩兜,殛鲧,竄三苗,非怒也。中于节而已矣!其所以皆中
节者,设教于天下故也。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②中庸
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易曰: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
达,不行而至。”③圣人之谓也。
问曰:人之性犹圣人之性,嗜欲爱憎之心何因而生也?曰:情者,妄也,
邪也。邪与妄,则无所因矣。妄情减息,本性清明,周流六虚④,所以谓之能
复其性也。易曰: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⑤论语曰: “朝闻道,夕死可矣!” ⑥能正性命故也。
问曰:情之所昏,性即减矣。何以谓之圣人之性也?曰:水之性清澈,
浑之者沙泥也。方其浑也,性岂遂无有邪?久而不动,沙泥自沉,清明之性,
鑒于天地,非自外来也。故其浑也,性本弗失,及其复也,性亦不生。人之
性犹水也。
问曰:人之性本皆善,而邪情错焉。敢问圣人之性将复为嗜欲所浑乎?
曰:不复浑矣。情本邪也,妄也。邪妄无因,人不能复。圣人既复其性矣,
知情之为邪。邪既为明所觉矣,觉则无邪,邪何由生也?伊尹曰: “天之道,
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
如将复为嗜欲所浑,是尚不自觉者也,而况能觉后人乎?
曰:敢问死何所之耶?曰:圣人之所不明书于策者也。易曰: “原始反
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①斯尽
之矣。子曰:“未知生,焉知死?”②然则原其始而反其终,则可以尽其生之
道。生之道既尽,则死之说不学而自通矣。此非所急也,子修之息,其自知
之,吾不可以章章然言且书矣。(李文公集卷2)
3.刘禹锡、柳宗无唯物主义的思想
(1)刘禹锡③的“天论”④
  
① 见孟子告子上篇。额也。
② 见易繫乱上传。神指自然变化的微妙作用。
③ 见易繫乱上传。又下传云:“几者动之微。”按,微即变化的细微萌芽。
④ 语本易繫乱下传。六虚,指上下四方六位。
⑤ 见乾卦彖传文。乾道,阳气。各正性命,意谓万物有一定的本性。
⑥ 见论语里仁篇。
① 见易繫辞上传。原,考察其原始。反郑玄注本、虞翻注本作及。
② 见论语先选篇。
③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
官至太子宾客,时人称之为刘宾客。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拘于昭昭⑤者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
福必以善倈⑥;窮阨⑦而呼,必可闻;隐痛而析,必可答;如有物的然⑧以宰者,
故阴騭之说胜焉⑨。泥于冥冥⑩者,则曰:天与人实相(11)毕;霆霆于畜木,
未尝在罪;春滋乎菫荼(12),未尝摆善;跖、顏焉而遂①,孔、颜焉而厄②,
是茫乎无有宰者,故自然之说胜焉。余之友河东解人柳子厚③,作天说以折韩
退之④之言,文信美矣,盖有激而云,非所以尽天人之际,故余作天论以极其
辩云。
大凡人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尔⑥。
其说曰:天之道⑦在生植,其用在彊弱;人之道⑧在法制,其用在是蜚 。阳而
阜生⑨,阴而肃杀⑩;水火伤物,木坚金利;壮而武健,老而耗眊(11);气雄
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阳而执树(12),阴而揫敛(13);防害用濡(14),
禁焚用酒(15);斩材窽坚(16),液矿硎铓(17);义制彊讦(18)(一作示),
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19):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天下之人蹈道
必赏,远善必罚。当其赏,虽三旌之贵(20),万种之禄,处之咸曰宜。何也?
为善而然也。当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何也?为恶而然
也。故其人曰:天何预(21)乃人事耶?唯告虔报本(22),肆类时之礼(23),
曰天而已矣。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法小弛,则是非
驳(24);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或贤而尊示,时以不肖参开过而僇辱,
时以不辜参焉。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焉,理也;彼不当然,而固然,岂
  
④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字和思想家,著有刘宾客集(亦称刘梦得集),天论三篇是刘禹锡哲学思想的
代表作。
⑤ 昭昭,明智,以天为昭昭,即认定天是有智慧的,有意志的。
⑥ 倈,古来字。
⑦ 阨,因难。
⑧ 的然,明确。
⑨ 陰■,尚书洪范: “惟天陰■下民。”陰,蔭;■,定。陰■,意谓覆 盖安定。 “胜”,世彩堂本作“腾”,
今据崇阑馆本改。
⑩ 泥,拘泥。冥冥,谓天不明智。
① 遂,遂其生。指盗跖、莊踽皆长寿而终。
②  厄, 同阨,困难。
③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
④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
⑤  尤,最。
⑥ 交相胜,是说各有偏胜。
⑦ 天之道:“道”作规律解,当指自然规律时,即是说自然界各种事物自然发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它
的作用是强弱。
⑧ 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规律。即是说人们通过认识自然规律来创造各种维持社会秩序的规律,它的准则
是是非。
⑨ 阜,生长,茂盛。
⑩ 肃杀,枯谢,摧败。

理邪?天也。福或可以诈取,而祸或可以苟免;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
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
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实尽丧矣。夫实也丧,而名徒存,彼昧者方挈挈然①
提无实之名,欲抗乎言天者,斯数穷矣。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
之所能者,治万物也。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法大
行,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今以一
已之穷通,而欲质天云有无,惑矣!
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
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
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刘梦得集卷12,
天论上)
或曰:子之言天与人交相胜,其理微,庸使户②,盖取诸譬焉?刘子曰:
若知旅乎?夫旅者,群适乎莽苍③,求休乎茂木,饮乎水尔,必强有力者先焉;
否则,虽圣且贤,莫能竞也。斯非天胜乎?群次乎邑郛④,求阴于华榱⑤,饱
于饩牢⑥ (一作牵),必圣且贤者先焉;否则,强有力莫能竟也。斯非人胜乎?
苟道乎卢、芮⑦,虽莽苍犹郛邑然;苟由乎匡、宋⑧,虽郛邑犹莽苍然。是一
日之途,天与人 交相胜矣。吾固曰: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
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蜚 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则归乎
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吾于一日途而
明 天人,取诸近也巳。
或者曰:若是,则天之不相①乎人也信矣。古之人曷引天为?答曰:若知
操舟乎?夫舟行乎滩、淄、伊、洛者②,疾徐存乎人,次舍存乎人③;风之怒
号,不能鼓为涛也;流之泝洄④,不能峭为魁也;适有迅而安,亦人也;适有
覆而膠⑤,亦人也;舟中之人未当有言天者,何哉?理明故也。彼行乎江、河、
淮、渚者,疾徐不可得而知也,次舍不可得而必也;鸣条之风,可以沃日⑥;
车盖之云,可以见怪;恬然,亦天也,黯然沉,亦天也;阽危而仅存,亦天
  
① 挈挈然,提兴的意思。
② 庸,用也。
③ 莽苍,郊野。
④ 邑郛,城郭。
⑤ 华榱,彩书的屋椽,意指华美的房屋。
⑥ 饩牢,牲畜,指牛、羊、豕。
⑦ 卢、芮,古两国名。史记周本纪:“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卢、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
人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户、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慙,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恥,何往为,
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西伯,即周文王。卢、芮是两个小国。概括地:“故卢城在陕河北县东
北五十里卢山之上,古户国也。故芮城在城县西二十里,古芮国也。”这里“卢、芮”指知道礼让的地方。
⑧ 孔子被围于匡,被逐于宋。此处以“匡、宋”指缺乏礼让的地方。
① 相,读去声,助也。
② 滩、淄、伊、洛,是黄河的支流滩水、淄水、伊水、洛水。滩、淄二水在今山东,伊、洛二水在今河南。
③ 次舍,停止。
④ 泝洄,逆流。
⑤ 膠,船搁浅。
⑥ 鸣条之风,使树枝发声的风。沃日,灌日。

也;舟中之人未尝有不言天者,何哉?理昧故也。
问者曰:吾见其骈焉而者⑦,风水等尔,而有沉有不沉,非天曷司哟?答
曰:水与舟,二物也。夫物之合并,必有数⑧存乎其间焉。数存,然后势形乎
其间焉。一以沉,一以,适当其数,乘其势尔。彼势之附乎物而生,犹影響
也。本乎徐者,势缓,故人得以晓也;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
彼江海之覆,犹伊淄之覆也;势有疾徐,故有不晓尔。
问者曰:子之言数存而势生,非天也。天果狭于势邪?答曰:天形恒圆,
而色恒青,周回可以度得,书夜可以表侯,非数之存乎?恒高而不卑,恒动
而不已,蜚 势之乘乎?今夫苍苍然者, 一受其形于高大, 而不能自还于卑小;
一乘其气于动用,而不能自休于俄顷;又恶能逃乎数而越乎势耶?吾固曰:
万物之所以为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已矣。天与人,万物之尤者
尔。
问者曰: 天果以有形而不能逃乎数, 彼无形者, 子安所寓其数邪?答曰:
若所谓无形者,非空乎?空者,形之希微者也①。为体也不妨乎物,而为用也
恒资乎有,必依于物而后形焉。今为室处,而高厚之形藏乎内也;为器用,
而规矩之形起乎内也;音之作也有大小,而声不能踰;表之立也有曲直,而
影不能踰;非空之数哟?夫目之视,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一
作焰),而后光存焉。所谓晦而幽者,目有所不能烛尔;彼狸、猩、犬、鼠
之目②,庸③谓晦为幽邪?吾固曰: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
形之微者也。为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邪?古所谓无形,盖无常形尔④,必因物
而后见尔,为能逃乎数邪?(刘梦得集卷12,天论中)
或曰:古之言天之昔象,有宣夜、浑天、周髀之书⑤;言天之高远卓诡,
有邹子⑥。今子之言,有自乎?答曰:吾非斯人之徒也。大凡人乎数者,由小
而推大,必合;由人而推天,亦合;以理揆⑦之,万物一贯也。今夫人之有颜、
目、耳、鼻、齿、毛、头⑧、口,百骸之粹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肾、肠、心、
腑。天之有三光,悉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
重为轻始,两位既义,远相为庸。嘘为雨露,意为雷风;乘气而生,群分橐
从,植类曰生⑨,动类曰虫。保虫之长⑩,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
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往或坏,复归始。尧舜之书,首曰稽古(11),不曰
  
⑦ 骈焉而,两船并行渡河。
⑧ 数,一定的规律。
① 此句是说空间也是有形的,不过其形很微细。意思是说,空间也是种物质的存在,并非虚无。
② 狸、猩、犬、鼠之目,谓这些动物的眼睛能于夜间看到东西。
③ 庸,岂。
④ 无常表,谓空间本身没有定形。
⑤ 汉代以前,关于天体的学说有三种,所谓昔象天体三法也。一是盖天说,一是浑天说,一是宣夜说。盖
天说讲天如覆盖。浑天说讲天体浑然如鸟卵。宣夜说讲天南,只是大气。盖天说见于周髀算经。
⑥ 邹子,邹衍。
⑦ 揆,度量。
⑧ 头,而颊。
⑨ 原注:按尚书传云;海遇苍生谓草木也。
⑩ 保 虫,谓无毛介鳞羽的动物。保虫之长,意思是指人类。

稽天。幽厉①之时,首日上帝,不言于人事。在舜之庭,元凱②举焉;日舜用
之,不日天授。在殷中宗③,袭乱面兴,必知说④贤 ,乃曰帝賚⑤。尧民之余,
难以神诬;商俗已讹,引天而敺⑥。由是而言,天预人乎?(侪刘梦得集卷13,天
论下)
(2)柳宗元⑦的“天说”
韩愈⑧谓柳 子⑨曰:若⑩知天之说平?吾为子言天之说。今 夫人有 疾
痛、倦辱、饥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残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面呼
天曰:“何为使至枢戾也?”若是者,举不能知天。夫果蓏(11)饮食既攘,
蟲生之。人之血气败逆壅底,为癰、瘍、疣、赘、瘦、痔(12)。蟲生之,木
朽而蝎(13)中,草腐而萤飞,是岂不以壤而后出耶?物壤,蟲由之生。元气
陰阳之壤,人由之生。蟲之生而物益壤,食齧之,攻穴之。蟲之祸物也滋,
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壤元气会阳也
亦滋甚: 墾原田, 伐山 林, 鑿泉以井饮,窾(14)墓以送死; 而又穴为偃瘦(15),
策为墙垣、城郭、臺榭、观游(16),疏为川渍(17)、溝、洫(18)、陂池(19);
燧木以燔(20),革金以溶①,陶甄②琢磨,悴然③使天地万物不得其情。幸幸衝
衝,攻残④败挠⑤,而未当息,为祸元气会阳也,不甚于蟲之所为乎?吾意有
能残斯人,使日薄岁月削⑥,祸元气会阳者滋少,是则有功于天地者也;蕃而
息之者,天地之仇也。今夫人举不能知天,故为是呼且怨也。吾意天闻其呼
且怨,则有功者必受赏必大矣;祸焉者受罚亦大矣。子以吾言为何如?
柳子曰:子诚有激而为是耶?则信辩且美矣!吾能终其说。彼上而玄者,
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者,
世人谓之会阳。是虽大,无先果蓏、癰痔、草木也。假而有能去其攻穴者,
是物也,能有报乎?蕃而息之者,能有怒乎?天地,大果蓏也;元气,大癰
痔也;会阳,大草也。乌能赏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欲望其赏
罚者大谬。呼而怨,欲望 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子而信子之仁义,以遊其内,
  
① 幽、厉 ,指周幽王、周厉王。时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② 元凱,才德之士。舜时有八元八凱,都是有才德的人。
③ 据史记殷本纪说,太戊时,太 戊任用伊陟为相,由是殷由衰转盛,“殷复与,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④ 说,据史记殷本纪 :武丁举说为相,殷因大治。说号曰传说。
⑤ 賚,赐予。
⑥ 敺,同驱。
⑦ 柳宗元(778—819 年),字子厚,著名的文学家和唯物主义哲学家,在无神论史上有特殊的贡献。
⑧ 韩喻详 245面注①。
⑨ 柳子,即柳宗元。
⑩ 若,你。
① 革金以溶,用火融化来改革金属。
② 陶甄,即陶钧,陶工的模型,圆转灵活,可大可小,这 里有造就的意思。
③ 悴然,夏愁 样子。
④ 倖倖衝衝,亦作倖倖冲冲,气不平,意不定。
⑤ 败挠,亦作挠败,覆败的意思。
⑥ 日薄岁削,天天被侵,年年受削。

生而死甭,乌置存亡得丧⑦于果蓏、癰痔、草林耶?(柳河东集卷 16)
  
⑦  得丧,得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