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1|回复: 0
收起左侧

孔子穿西装的阴谋

[复制链接]

214

主题

233

帖子

2万

积分

广电总局

     :

     :

     :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发表于 2011-2-20 23: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img style="width: 200px; height: 304px  width="400" height="30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和老子被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当起“时装模特”
<p class="pictext">你能想象长须飘飘的古代圣人孔子和老子,穿上西装、打起领带是什么样子吗?今年12月6日,南昌市北京东路某服装公司为促销,用孔子和老子画像当起“时装模特”,宣传画上,孔子和老子被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市民纷纷指责,认为此举有违商业道德(2007年12月7日《信息日报》)。
<p class="pictext">穿了西装的孔子老子,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脱下长褂的人穿上了西装打着领带戴白手套了。“假洋鬼子”形象幽默的背后是国民劣根性的体现,为当时正义鲁迅所针砭。而孔子、老子作为吾国儒家、道家正统文化的先驱,一直为国人所尊奉,如今反倒成了服装公司“借”来的“时装模特”。商家又凭什么敢把道德典范的孔子、老子,拉为现代品牌之代言人?如此搞怪恶俗,利欲熏心,丝毫不见幽默,却尽显商德败坏,也难怪市民纷纷指责与痛斥。
<p class="pictext">穿了西装的孔子老子,洋气十足,非但未见得诠释了中国何种文化,倒映照出了奸商出位的“假洋鬼子”的“崇洋媚外”的心态:“国服”尚未弘扬,西引的“舶来品”却堂而皇之成谋财招牌;本土文化内涵尚未得以挖掘,文化精髓尚未得到传扬,文化先贤却被铜臭所亵渎了,荒诞之举能不让人汗颜,教人悲哀么?!想想,我们有见过西方国家中穿唐装汉服,或者长袍马褂的圣诞老人不?
<p class="pictext">社会之发展,时代之进步,的确呼唤创新。在文化成为竞争力的今天,较量激烈化的商界大打文化牌,追求创新之意,本无可厚非;但一些默驴技穷的商家,动辄把“恶搞”当“创新”,借“文化”为幌子,招财求利,则为世人所难容忍的。退一万步说,即使开明的孔子、老子等古代圣人,若能长寿至今,对于时代进步,洋气之西装,能欣然接受,但就当前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千疮百孔,苟延残喘的境况,我炎黄子孙又于心何忍?我们尚且不能自豪地把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海外,偏要费尽心思作“崇洋媚外”之态,把祖根异化,说严重些,岂不是在自掘文化之坟墓?
<p class="pictext">如今,“恶搞”当“创新”,已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特征,更是一种病态。岂止那些无良奸商,那些蓄意颠覆经典名著,戏说歪说古代名人之人所举,无不令人忧虑。倘若“假洋鬼子”心态不灭,求名拜利之心不止,国民劣根之性不改,真难想像,泱泱大国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何以薪火相传!(李亚广)
<p class="pictext">高谈阔论:“恶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p class="pictext">自前年底,胡戈在网上扔下一个“馒头”,让成千上万的网民得到了一种别样的娱乐体验后,“恶搞”一词就大放异彩。自此,恶搞的潮水越过影视大片,漫向名人、经典、历史、文艺&hellip;&hellip;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恶搞”大潮中,近来出现了一个新的动向:恶搞者已从过去的草根人物,变为现在的专家、教授;恶搞的范围也从娱乐圈扩大到学术圈;恶搞对象从娱乐人物、事件,转移至传统文化,如以孔子为噱头对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国学辣妹”式的诠释,正使这场“恶搞”运动,从消遣娱乐演变成文化颠覆。
<p class="pictext">时评:莫把“恶搞”当创新
<p class="pictext">“恶搞”,仿佛成了某种社会特征,至今已不新鲜了。一开始,是冲着某些演艺“大腕”。比如把一部大片演绎成“馒头血案”之类。恶搞者,在江湖上拥戴者众,一夜之间也成了大腕。继而就遍地狼藉了,解构诗人的、颠覆红色经典的、揪出名人挖苦调侃的,恶搞种种,不一而足。
<p class="pictext">在网络时代,成名的渴望被轻易地放大,而成名的底蕴则明显不足。于是,恶搞的追击目标,便往往是成名已久的经典。这是惠而不费、借鸡下蛋的“妙招”,更是成名的捷径。于是,恶搞经典者趋之若鹜。
<p class="pictext">抵制“恶搞” 摈弃低俗
<p class="pictext">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是,在文化事业总体蓬勃发展的大格局下,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现象令人忧虑。
<p class="pictext">例如,广泛出现在网络世界或书刊影像里,对文学名著、影视经典到普通作品甚或个人形象,进行大肆“恶搞”的现象,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名字还是那个名字,故事已非那个故事,情节亦非那个情节,更重要的是精神早已背离。

孔子穿西装的阴谋

孔子穿西装的阴谋

相关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