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7|回复: 1
收起左侧

[学史方法] 历史教学需要培养解读历史的能力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0-11-22 18: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span style=\"color: #0000ff\"> 风云网编者按:韩老师这篇文章从历史的三种含义入题强调历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既是为了高考也是提高学生思维素质,文章论理通俗易懂,实例精辟,很有借鉴价值,推荐老师和同学们好好阅读,并发表个人看法!
<div align=\"center\"><b>历史教学需要培养解读历史的能力</b>

正确地解读历史,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人生成长的需要。历史材料需要解读,历史事件需要解读,历史人物的活动也需要解读。历史教师不仅自己要具备解读历史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
<b>为什么要培养解读历史的能力呢?</b>
好友相聚,茶余饭后,人们喜欢谈论历史。
先分析一下人们热心谈论历史的原因是什么?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为什么广受大众欢迎?
人们需要从历史中获得智慧。人们需要从历史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以慰籍自己的心灵。
百家讲坛对历史的叙述分析,就是专家对历史的解读。
培养学生解读历史的能力,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目的。
不仅名词概念需要准确的解读,人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活动也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事件的真相需要解读,处在历史事件中的各类人物的行为方式和行为动机更需要解读。不仅历史人物的活动需要解读,历史上丰富的思想理论遗产更需要解读。
解读历史就是对历史的了解、认识、理解、解释,就是对历史规律的揭示。解读历史是复杂的研究和思考过程。
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解读能力。
人们解读历史的根据是什么?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历史有几种,一种是史书记载的历史,一种是历史教科书介绍的历史,一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历史。这三种历史是有差距的。
历史典籍记载的历史是历史知识的最重要来源,是对历史最早的记述。历史教科书介绍的历史则是历史学家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其依据固然是历史典籍的记载,但是还包括了历史学家对事实的考证结果。老百姓心目中的历史包含着历史事实,却是被加工过的搀杂了个人感情和相象的历史,往往距离事实甚远。而历史教师心目中的历史属于那一种呢?更多的是历史教科书介绍的历史,因为我们是根据教科书为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课程改革正在把历史教学推进到一种新的状态:教师的解读不是最权威的解读,甚至教科书的解读也不是最权威的解读。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是把自己对历史的解读告知学生,也不仅仅是阐述自己对历史的解读,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历史,解读历史。事实上,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对历史的解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解读历史获得对历史的认识。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准确地解读历史。
<b>解读什么?</b>
一、解读历史概念
历史语言和今天的语言有很大差距,古人对于事物的冠名和表述方式与今人是不一样的。特定的历史阶段的人们有自己的语言。学习历史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对历史语言的正确理解。比如税,古代称赋,也称田租、捐、调等,本质上是人民对国家承担的经济义务,明朝末年征收的“辽饷”、清朝晚期征收的厘金是一个税种。除了经济义务,还有徭役、兵役,宋代叫差役,就是轮流承担大型工程建设,维护地方治安等。再比如官职,人们往往需要在现代找到一种大体对应的官职,才好理解。如书记官,现代叫秘书、记录员等等。古代的书记就是一个秘书,今天的书记则是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元朝的平章政事、明朝的布政使、清代总督、巡抚相当于现代的省长,但职权比省长大得多。古代的司法机关多不是独立机构,如县令,今天叫县长,古代的县衙不仅是县政府,也是法院、公安局和税务局。所以古代的县令同时又是法院院长、公安局长和税务局长。宰相一职,在不同朝代就有不同称谓,秦汉时期叫丞相,隋唐称尚书,且三省长官皆称尚书,等于把相权一分为三,设立三个宰相。我们要解读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对这些历史概念的解读,要根据概念的内涵,找到今天可以理解的语言来表述,才容易为学生接受,很难找到现代对应的概念解释,也要说清其内涵。
<b>二、解读历史事件</b>
包括解读历史事件的原因、历史事件的过程、历史事件的结果,造成历史事件结果的因素,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是历史学习的核心。
解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是思考,对事实的思考。解读的第一步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没有解读,就不可能做评价,没有准确的解读,就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评价。
<b>三、解读历史现象</b>
如小农经济、农民起义、资本主义萌芽、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j解读现象的重点是弄清现象发生和存在的根源,透过现象认识其背后的本质。
<b>四、解读制度。</b>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如:皇帝制度、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均田制、科举制等,这些曾经对社会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制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对这些制度产生的历史条件、运作方式、影响做出合理的解读,是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自己对于历史运动规律的认识的途径。
五、解读历史运动规律
每个人面对历史,都可以有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很有可能成为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其实这就是他对历史运动规律的认识。从学习和认识发展的角度看,这是最高意义上的解读。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历史规律,培养尊重历史规律的意识,增强按历史规律办事的自觉性。规律并非显而易见,它隐藏在历史过程中,存在于事实的深层,对规律的探究和认识是主要的成长过程。解读历史运动的规律,是历史学习的价值所在。
<b>怎样解读?</b>
历史教师该怎样解读历史,这是一个大问题。是历史素养的问题。讲授历史其实就是用今天的语言讲述历史,用今天的观点解释历史,说明为什么这样而不是那样?我们还需要解释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解释导致确定的历史结果的因素。
我们解读历史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
原则一,尊重客观事实。这是由历史的科学性所决定的。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东西当成历史,不能把传说当成真实的历史,应该立足于解释历史传说,从中获得历史信息。要致力于弄清历史真相,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p#分页标题#e#
原则二,用科学观点解释历史。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方法去解释历史现象。如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封建政府一贯坚持的重农抑商政策是重要原因。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文化现象的基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奴隶制度的崩溃和封建制度的确立,是社会制度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
原则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坚持唯物辩证法。
原则四,坚持理性原则,不是以个人感情喜好为出发点。
<b>我们怎样引领学生去解读历史?</b>
教师对历史的解读是学生的示范,但是不能取代学生自己对历史的解读。要允许各种不同的解读存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解读历史。鼓励学生呈现自己的解读,与他人交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探究中获得准确的解读。
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局面。寻找一种能帮助学生轻松理解的解读方式,比如以今天的事物去类比历史事物,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达到对历史的理解。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0-11-24 07: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字“好”,两个字“很好”,三个字“非常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