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06|回复: 0
收起左侧

[学史方法] 《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

[复制链接]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0-2-21 2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52.2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b><span style="font-size: 26pt">《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读后感</b>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52.2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b><span style="font-size: 26pt">  </b><b><span style="font-size: 15pt">周立新</b>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们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span style="font-size: 12pt">100<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这本教育教学书籍。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在这本书中,作者联合一批新课程研究者和实施者,在对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深入的思考和细致的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新课程的理念,总结了好的经验,解决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读此书犹如与名师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一章的内容“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第二章的内容“新课程怎样备课”,第五章的内容“新课程怎样听课”,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所得与体会。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一、新课程怎样提炼教师的素养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我们教师的素养就是指我们教师为胜任教师职业而日积月累的、不断丰富的平素修养。教师的素养是新课程精彩实施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在不断追求人格的完美、多读、善思、勤写、勤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炼自己。那么新课程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书中介绍,教师素养包含三个层面,即文化底蕴,教育追求,教育智慧,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都只能从我们内心生长出来,其长势如何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从事的是开发人类智力资源的事业,要让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维持对学习的热情,需要教师源源不断地带给学生永不停歇的精神力量,广大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关乎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效果,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学习成绩。现代教育需要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识地理”、风趣幽默的老师,现代课堂不欢迎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教育追求就是我们对于教育根本问题的个人认识,它决定着我们关于教育的理想和信念。一个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才能真正把教育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一种聊以谋生的手段;才能成为冬天里的一把火,热力四射,温暖学生;才能在教育事业上孜孜不倦,有所追求;才能达到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教育智慧植根于对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植根于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植根于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构建起生动的、让学生流连驻足的课堂。教育素养的提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是课堂的需要,是学生的需要,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教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今天的教师,应该在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不断充实知识,更新观念,拓宽认识领域,终生学习,学习终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二、新课程怎样备课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1<span style="font-size: 12pt">、备课的全局性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有效的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准备,也即我们的备课行为,备课除了教案的常规要求外,还应对教材、学生、方法、问题及教师自身等角度进行整体考虑。对教材要钻研透彻,理解深刻,在书写教案前要先对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整体把握,才能在教学中承前启后,做到各知识的连贯教学。对学生则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在满足绝大部分同学的知识获得的情况下,有意识地进行一部分同学的提高或补缺补漏。教学过程中要将学习数学的方法与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学习整数这章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尝试去引导同学们<span style="font-size: 12pt">4<span style="font-size: 12pt">人一组共同探讨,制作一章的部分知识结构框图,学生的框图中有比书上小结更细致的地方呢,既培养了学生学会归纳类比的思想,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另外,教师自身的弱项也可在备课中作为一个改进目标来建立,可以通过备课改进,如我在教学中感到板书书写不够规范,曾在教学中特意提醒自己列出板书内容这一块,分左、中、右三部分,分别写定义,例题与解题步骤,也曾在教案最后先写好“教学反思”<span style="font-size: 12pt">4<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个字提醒自己及时写下教后反思。全局考虑,才能尽可能地在备课中减少失误,让老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上课。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2<span style="font-size: 12pt">、备课的即时性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无疑是预设的结果,但是教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师生在教室教学情景中互动“对话”的结果,具有动态生成性的特点,例如: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在用短除法求<span style="font-size: 12pt">30<span style="font-size: 12pt">和<span style="font-size: 12pt">45<span style="font-size: 12pt">的最小公倍数时,学生不一定按照用最小的公有素因数<span style="font-size: 12pt">3<span style="font-size: 12pt">去除,也可能用公有素因数<span style="font-size: 12pt">5<span style="font-size: 12pt">先去除,有学生就提出,这个同学不对,应该用<span style="font-size: 12pt">3<span style="font-size: 12pt">去除,那老师就要告诉他教材中“通常”的含义了。及时地根据学生情况调整课程要求,如教学目标可以“升降”、教学环节可以增补等,均可能在现实情况中出现。这些突发现象也可及时在教学反思中加入,做到即时即补,提高教师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3 <span style="font-size: 12pt">备课的长期性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这样一件事:区训练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处的视导员一起听一位历史教师上课,这堂课上得非常出色,原来教师们和视导员打算在上课的过程中做了一些记录,以便课后提些意见。可是他们听得入了迷屏息静气地坐着,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变成了学生一样,课后一位老师,问执教老师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这位老师回答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span style="font-size: 12pt">15<span style="font-size: 12pt">分钟”。这个回答给我的启示是,要在平时日积月累地汲取新的与教学相关的业务知识、与学生相关的心理知识、以及课外丰富的拓展知识,才能在备课中围绕教学内容,整合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为背景,赋予学科知识以生命活力,同时以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过程,备课的效果一定会大幅度提高的。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另外,备课中的合作性也很重要,如组内备课可以及时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师疑问与学生问题,特别是在与有经验的教师交流过程中,若能得到他们在教学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的指导,可以少走不少弯路,增强教师上课的信心和积极性。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总而言之,备课是一门长期的功课,认真备好课,也是我们提高业务水平的必修功课。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三、新课程怎样听课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hellip;&hellip;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借鉴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有的老师说:“我听完一堂好课,常有这样的体会,或如深山获宝,心头甜滋滋的;或如峰回路转,顿觉豁然开朗,讲课者的思想激情,艺术魅力,给我留下了长远的记忆。有时即使是不理想的课,某一方面也会有深刻启示。”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工作几年了,虽然没有听过多少名师的课,但听了不少身边的比我优秀的老师的课,可我每听完一节课后,别人问起那位老师上的怎么样时,我总是说不上来。看了《怎样教得精彩》后,我终于明白了作为听课老师该怎样去听课。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1<span style="font-size: 12pt">、明确听课的目的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每一位听课者在听课前首先要明确听课的目的。搞清楚自己听课的类型,是属于“学习取经型听课”、“帮助指导型听课”、“考查考核型听课”、“总结推广型听课”、“调查研究型听课”、“检查评估型听课”中的哪一类型。只有明确了听课目的,才能更好的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得到更有效、真实的听课信息。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2<span style="font-size: 12pt">、听课要有准备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常言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可是在我的听课生涯中,往往是听课时间到了,拿上一本听课笔记就去教室了,有时候根本不知道要上的这节课是什么课,上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当然不利于听课了,那么听课要做些什么准备呢?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1<span style="font-size: 12pt">)要了解这节课上的是什么内容,与之相关的有哪些新旧知识,重点难点是什么?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2<span style="font-size: 12pt">)要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的设计意图是什么,这样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span style="font-size: 12pt">3<span style="font-size: 12pt">)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个内容,当时有什么困惑和问题。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3<span style="font-size: 12pt">、听课时听什么,记什么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我有这样的经验,听课时好忙哦,总是低着头忙着记教师上的内容,学生的回答,最后听课笔记就象上课老师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设计。而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动合作,师生的互动是怎样开展的,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如何发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是如何展现的,往往被忽视掉了。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其实听课时主要是听,看。听课的结构,听重点难点的突破,看教师的板书和教学媒体的运用,看课堂气氛,听教学的细节,听教学的闪光点。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当然记录也是必不可少的,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但它应有别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应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简要、合理的再现,又是对课堂教学环节、方法、效果的一种记录和思索。听课记录要做到有实录有评点。记录要抓重点,对内容要选择,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4<span style="font-size: 12pt">、课后的交流反思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听课的效果怎么样,关键在听课后的交流与反思。我们去听课,特别是听不同学科的课或不是同一阶段的课后,往往是不参加课后的交流,听完就走,至于听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避而不谈,更不去思考与讨论。试问,这样的听课有用吗?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听完一节课后,我们应该及时地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课的特点和闪光点,听听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只有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神情,去听、去品、去悟,坚持经常去品悟不同类型、不同科目、不同阶段和不同老师的课,及时向授课老师讨教授课感悟,聆听评课老师的意见,并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让其他老师评议,就必然使自己的授课水平产生大的飞跃。
<div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18pt; text-align: left" align="left"><span style="font-size: 12pt">《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span style="font-size: 12pt">------100<span style="font-size: 12pt">个优秀教师教学心得》有效地帮助了我吸纳新的教理念,较好地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使其更好地为深化新课程服务,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我更加清楚地明白,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一个学习的激励者,一个行动的研究者,一个知识的创新者、一个智慧的分享者。教师只有尽快地完成各种职能转变,才能成为被社会和学生认可的合格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