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89|回复: 0
收起左侧

第三只眼看林彪(二)

[复制链接]

230

主题

252

帖子

2687

积分

皇太后

     :

     :

     :

Rank: 9Rank: 9Rank: 9

发表于 2009-4-12 07: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西文化差异真的很大,外国人忌讳谈论家庭、婚恋,认为那是隐私。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熟人之间谈谈家庭,谈谈婚恋,谈谈子女认为那是亲密。而且大多数人对他人尤其是名人的家庭、婚恋是比较关注的,常常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主要话题,谁都无法否认这一点。上文我介绍了一下林彪的出生及身世,今天我想谈论的话题就是他的家庭,至于婚恋则是下一次所要谈论的话题了。
       中国人是很注重家庭出身的,直到今天门当户对都是摆在很多年轻人面前很难跨越的一个槛,多少有情人就因为这个有形无形的槛而棒打鸳鸯、天各一方。林彪不管是出生在地主家庭还是资本家家庭,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以及性格的形成都还是有着潜移默化地影响的。

       我们谈论林彪这一家子,就得先从他的祖辈父辈谈起。林彪的祖上原本也是普通的农户,到他爷爷林时朗这一辈时,才开始在林家大湾显山露水,成为冒尖户。林彪的祖父林时朗在林家大湾是一个较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仅土地侍弄得好,而且头脑精明眼珠活泛,生意道道无人能比。湖北黄冈是有名的纺织之乡,林家大湾的人们农闲之余也大多纺线织布贴补家用,而这些乡人生产出来的布大多都托他在武汉经销,一来二去,林时朗也一跃由一名普通农民变为走南闯北的生意场上的能手。

       人们都说虎父无犬子,确实如此。林时朗的几个儿子也都是开布行办布厂的行家里手。他的大儿子林文卿,曾办过“林振兴”布厂,雇工一度达到二百余人。林文卿在兄弟中是老大,加之能说会道,长期任林氏家族的族长,于1930年病故。次子林俊卿,更是精明能干,林氏家族生产的布主要靠他在武汉销售。但他体弱多病,1928年病逝。三子林协甫,即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林育南的父亲。他青年时期离家去汉口办布行,是二三十年代生意场上的高手,1937年在汉口去世。四子林明卿,即林彪的父亲。他幼年读过私塾,成年以后先跟父兄学织布,后到回龙山镇上当店员,后又到往来于长江上的小火轮上当账房先生,后来在二哥和三哥的帮衬下也开始做布业生意。在做生意方面,他没有父兄的成就大,但在家乡一带也是小有名气,生意做得有声有色。抗战爆发后,他带一部分人逃亡避难,辗转流离至延安和林彪团聚,解放后先后在武汉和北京定居,1962年在北京病逝。

       林明卿一生养育子女六人。大女儿叫林宝珠,抗战期间随老父逃难到湖南,解放后就在长沙定居。林明卿的长子叫林庆佛,大林彪三岁,以后在办布场方面是林明卿的主要帮手。林彪是林明卿的次子,在林氏兄弟姐妹中,林彪是最出人头地的一个,当然跌得也最重。老四林育菊,又名林诚。他小时候在家乡读书,1937年由林彪写信动员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4年参加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天津一家医院任党委书记,1977年去世。老五是林向荣,1938年到延安,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工作。曾在彭德怀元帅麾下的一野某团任政委,1949年在解放太原的战役中牺牲。林明卿的最后一个孩子是女孩,生下不久就被林明卿送给别人家做童养媳,以后与林家没有联系。林家为何将最后一名孩子送人?是当时生活困难还是重男轻女思想在作怪,今天已不得而知。

       林明卿的长子林庆佛长大以后,林明卿决心要林庆佛承其基业,便把布厂里的管理、算账等事务交他打理。抗战爆发后,因为林彪是抗日名将,林家怕遭日军报复,1938年除长子林庆佛外,林明卿携全家老少及女儿女婿一家逃亡湖南。后来战火逼近湖南,林明卿又带全家向广西、贵州逃难,在逃难途中,林彪的大嫂夏氏,母亲陈氏都病死他乡。走投无路之际,在难民收容所,幸遇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她把林明卿一家的情况电告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当时在重庆办事处主持工作的王若飞马上派人将林明卿一家接到重庆,后又将他们送往延安。林明卿在延安时,党中央很重视,毛泽东、张闻天等领导人都专门看望过他,令他感激涕零。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黄冈老家的家产则只能由林庆佛一人操持了。

       林庆佛在办布厂做生意方面是把好手,但是为人不能令人称道。早在他帮父亲办布厂时就已成婚,却仍与厂里一个叫龚细姣的女工勾勾搭搭,眉来眼去。后来龚细姣出嫁,他俩的关系才中断。妻子夏氏随老父逃亡湖南后,旧情难忘的林庆佛与龚细姣又死灰复燃,打得火热。夏氏客死他乡后,林庆佛更是有恃无恐,撒出风来要与龚细姣成婚,搞得龚的夫家窘迫不堪,最终逼得夫家与龚细姣离婚。林庆佛是称心如意了,但他的人品和名声也丢尽了。

       1951年林彪家乡进行了土改,林家大湾村也派驻了工作组。如果按林庆佛当时的财产,他家是地地道道的地主。但是鉴于林家的特殊关系,加之当时中央有决定,保留富农经济,所以工作组只给林庆佛划了个“小土地出租”成份。工作组有意偏袒保护林彪家属的做法,群众是有意见的。在1952年土改复查时,由于群众强烈要求惩罚林庆佛的呼声很高,林庆佛的日子非常不好过,并被抓了起来,因涉嫌包庇反革命问题差点被枪毙。最后还是林彪老父林明卿一把鼻涕一把泪哭情,林彪叶群夫妇碍于情面给湖北省政府主席李先念写了一封措辞模棱两可的信请他过问一下此事,才最后不了了之,保住了林庆佛的一条小命。任何时候都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后来林庆佛通过林彪的关系,在武汉参加了工作,先在武汉肉联厂上班,后又调到湖北文化馆任馆员,直到1959年患脑溢血死去。

        林彪在兄弟姐妹六人中排行第三,有趣的是,以后在我军十大元帅排行中也是名列第三,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林氏三兄弟(林育南、林育英、林彪)中还是排名第三。林彪出身富庶家庭,青少年时期是在快乐无忧中度过的。和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出身寒门的老帅相比,林彪自然少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艰辛往事,但幼年宽裕富足的家庭环境及父母兄姐的娇惯疼爱,也铸造了他以后争强好胜、任性执拗甚至随心所欲、一意孤行的性格。

       在林氏家族众兄弟中,林彪算得上是出类拔萃的一个。凡是熟知林彪的人,都知道他聪明过人。这和他的禀赋及爱思考分不开,或许也有祖辈和父辈遗传给他的基因。众所周知,林彪的祖父、几位伯父,还有他的父亲都是精明能干的实业家。林彪从小生长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一定没少从祖辈父辈身上学到东西,至少成年以后,他的精明干练、工于心计、善于谋断以及善于把握时机、保持良好的胜算、不做蚀本的买卖,就无不体现出生意人精明的影子。“文革”时期,其他老帅和主席的关系忽明忽暗、若即若离,唯独林彪却能在主席面前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就更能说明这一点。

       当然主席看中他也是有原因的。一 年轻有魄力;二 领会主席意图明确,可以委以重任;三 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四 最主要的他是“双一”出身,即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属毛泽东的嫡系部队,是信得过的人,放心的人,忠于他的人,捍卫他的人,这从林彪接手国防部高举毛泽东大旗就能看得出来,要都是彭老总那样的倔头,得让主席操多大的心啊。还有,林彪是有文化的人,这一点作为接班人也很重要。在我军高级将领及领导人中,林彪的文化功底是很深厚的。这从“文革”时期,很多名言警句都是通过林彪之口风行全国就能看出来。林彪堪称简洁语言的大师。他讲话写文章最厌长篇大论,啰哩啰嗦,而是习惯于一二三。他的这一特点风格非常适合战争年代的节奏,也容易让人记住。尤其让人信服的是,他说话一般惜字如金,字斟句酌,但往往三言两语,就能切中要害。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做底蕴,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虽然战争年代的林彪也曾耍过性子,尥过蹶子,冒犯和顶撞过毛泽东,但在大人看来,这不过是小孩子在耍小脾气,更说明他胸无城府,更容易获得大人的欢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还有就是他深居简出,从不串门拉帮结派,这些都是林彪的高明之处。历代君王也好,革命领袖也罢,最忌讳的就是结党营私、搞派系、拉山头。林彪是聪明的,他深谙此道。他知道搞政治就是在浪尖上行走,就是在泡沫上跳舞,所以在1959年之前,他就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远离政治凶险。这也让他在建国初期的“高饶反党联盟”问题上躲过一劫,从此他更变得小心奕奕,就像鸵鸟一样深深地把头埋在沙中。

        在休养的日子里,林彪读了很多书,尤其是毛主席的书,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细抠,还在书旁做了很多眉批。除了读书之外,他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思考问题。都说聪明的脑袋不长毛,林彪过早谢顶,大概就与他想事情、爱思考有关。他几乎没有不想事情的时候,这种无休止的想事情,简直达到无人无我的境界。以致他走出屋子时,身边的人必须赶紧上前引导,否则他真可能撞到树上。静静的院子里,静静的房间里,人们经常看到他独自踱步,嘴里还不时念念有词。踱步时,他头微微向前低倾,对于来人毫无感觉和反应,有时即便叶群给他介绍,他也只“嗯”一声,脚步顿不了两秒,便继续踱他的步,想他的心事。他还不时地把念的词写在纸上,过后继续念,继续写,再把写好的纸揉做一团丢掉,就这么想想念念,写写揉揉,日夜不息。

       据他身边的人回忆,林彪比较好伺候,公事私事都不多,不挑剔也没什么脾气。但也有例外。一次叶群去参加一位部队首长同文工团年轻的女演员的婚礼。大概婚礼很热闹,回来时叶群满面春风。林彪照例在房间里不紧不慢地踱步想事,嘴里不时叽咕几声。叶群进门后,眉飞色舞地讲婚礼,林彪被打断了思路,怔怔地望着叶群,看着叶群的嘴巴在那里蠕动。突然林彪的下巴扬起来,用尖锐的声音喊道:“老配少,参加这种婚礼干啥?啊······什么思想作风!”叶群立刻蔫了,勉强辩护道:“人家一再邀请了,你不去,我要是再不去······”“我不去是我看不惯!你去你是什么思想作风?”林彪再次咆哮道。在丈夫的咄咄目光下,叶群不再作声,明智地离开了。林彪失去了目标,火气便不再外冒,继续踱他的步。

       林彪不仅感情检点,不像有的将军元帅那样有很多风花雪月的浪漫事,而且在生活上非常节俭。他不吸烟、不喝酒,也不大沾荤腥。除了米饭青菜,营养高点的是黄豆或豆腐。偶尔厨师给他弄个鱼头汤之类的,他也能像完成任务似的喝两口,不能太复杂,再复杂就要挨批,“你们又在搞浪费。”

       说起黄豆那是他的钟爱,他尤其爱吃炒黄豆粒,那是他家乡人们最爱做的一种吃食。电影《大决战》第一部《辽沈战役》中,有林彪嚼黄豆的镜头,令观众哗然,以为是怪人生怪癖,或以为当时东北野战军条件艰苦,给养缺少,东野领导人在作战室里嚼黄豆粒吃就聊以充饥解闷的。其实这是林彪的一大嗜好,是幼时形成的习惯。林彪平素不吸烟也不喝酒,也不善应酬交际。在战争年代,他的脑子里除了战争这个大文章以外,恐怕什么也盛不进去了。他不计较吃,也不计较穿和住,甚至为了躲避城市灯红酒绿,人声鼎沸的杂乱和喧嚣,他宁愿忍受孤寂和艰苦,把野战军司令部搬到不起眼不惹人注目的小山村或小农院里。在这里他日思夜想,计谋和点子一个个应运而生。他清苦,他俭朴,唯一算得上特殊享受的就是摆在他作战室或司令部案几上的一盘或一小口袋炒黄豆粒。每当他静坐或默立思考的时候,黄豆粒总伴随着他,灵感和智慧也如泉涌。东北战局在林彪手中经过短短三年时间就发生向我方有利的态势,那一盘盘或一袋袋焦黄酥脆的炒黄豆粒是起了重大催化作用的。

       林彪喜欢吃黄豆粒,随着人们对他过去历史了解的越来越多,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是成了名人的一种特征,就如同英军元帅蒙哥马利的蓓蕾帽,美军逐岛争夺战专家、著名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玉米芯烟斗一样闻名遐迩了。林彪除了有吃炒黄豆粒的习惯外,还有一项爱好,那就是划燃一根火柴后放到鼻子下面嗅。为此有关部门为他特制了一种特型火柴,供他享用。林彪的这两大嗜好,在我军将帅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令人不以为然的,因为它们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如果说吃黄豆粒是受幼年生活影响的话,那么闻火柴燃烧后发出的硝烟味,则可能是对逝去长期战争生活的回味。也有人说他划燃火柴后放到鼻子下面闻的姿态及专注神情,完全是当今某种瘾君子的丑态。

        林彪有吸毒的病史不假,但那不是他的错。1938年3月初,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115师中将师长的林彪在山西隰县被阎锡山的部队误伤,伤势很重。消息传到陕北时毛泽东很悲恸,亲自指示延安各界准备为林彪师长开追悼会。后来毛泽东又得到消息说林彪伤势已得到控制无生命危险,激动地连说谢天谢地。由于晋西南医疗条件有限,林彪的伤势又有所恶化,焦虑如焚的毛泽东立即指示八路军总部派专人护送林彪回延安治疗休养。在延安林彪的伤病仍然得不到有效的治愈,林彪疼痛太厉害时,医生只得给他注射吗啡、杜冷丁之类止痛药缓解疼痛,久而久之,林彪对这些止痛药形成了依赖。无奈何,毛泽东经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研究决定送林彪去苏联治病。在苏联经医师检查发现子弹不仅穿过肺叶,还擦伤脊椎,损伤中枢神经,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一到湿冷天气,这后遗症就会发作,症状是饭量减少、失眠、虚汗、还经常伴随低烧不退。这还只是初期症状,到了后来又发展到怕光、怕风、怕水······难言的伤痛折磨了林彪一生,可在林彪垮台后,一些无知妄说的人却把这些汇总在一起,极尽奚落挖苦之能事,这是对曾经的英雄的亵渎。病痛的折磨让林彪晚年又多了一项特殊的运动方式,那就是“颠车”。每当他用脑过度、疲倦至极时,都要让警卫开上车,到荒郊野外去颠一颠。摩托车在坑洼不平的乡间公路上像野马一样猛烈颠簸,警卫的骨头都快颠散架了,林彪还在小声地命令,“开快点,再快点”。奇迹般的是每逢这时,他苍白的脸色渐渐恢复红润,有了血色,眉目舒展开,紧捏着额头的两手也离开了额头恢复了精神。在这种大起伏、大摇晃中,林彪的呼吸变均匀了,身体也松弛了,头也敢靠在椅背上了。每每这时,他都要朝警卫轻瞥一眼,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少有的感激和不安。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家也都有一台戏。林彪一共娶过两位妻子,前后生育了四个子女。在家庭方面,他是不幸福的。男人一生如果找不到一个称心的伴侣,也是很大的失败。1936年经人撮合,他和素有“陕北一枝花”美誉的陕北姑娘刘新民(又名张梅)结婚。1938年在去苏联的路上产下一子,由于颠簸不幸夭折。在苏联他和刘新民又生了一个女儿叫林小琳。在苏联那几年他和刘新民感情不和发生婚变,回国后又和叶群结婚,婚后叶群为他生了一女一子,即林立衡和林立果。长期以来,他和叶群的关系也不和睦,当然不排除他的原因,性格孤僻,再加年龄差异。特别有意思的是,随着年龄增长林彪对室内温度是很敏感的要求恒温,叶群为了不让林彪踏入她的房间,特别把她室内的温度调高了几度,林彪每每踱步到她房间,抬头一看就赶紧悻悻而出。老夫少妻让如狼似虎正当年的叶群也饱受床帏之苦,无奈何叶群只得红杏出墙和有儒雅风度的总参谋长黄永胜搞在一起,偏偏还被她的宝贝儿子林立果剽窃了她俩的秘密。儿子偷听母亲与情人卿卿我我,在中外历史上也可能是头例。

      林小琳由于不是叶群亲生,所以她几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后来到哈工大读书时就很少回家了。为此中宣部长陆定一的夫人严慰冰看不过眼,没少写叶群的匿名信说她年轻时如何如何腐化堕落,弄得叶群有一段时期都快疯掉了,林彪也非常懊恼,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老婆是破鞋。文革时期林小琳也参加了一派红卫兵组织,由于有林彪的光环,这派红卫兵很得势。结果惹恼了叶群,在林彪的默许下,叶群宣布林家与林小琳脱离关系,那派红卫兵组织顷刻土崩瓦解,林小琳也被叶群指使吴法宪用飞机送到大西北。

       叶群天生就不是一块做母亲的好料。林立衡和林立果倒都是她亲生的呢,但姐弟二人对叶群也同样不感冒。林立衡一度和母亲关系很僵,曾问询过别人她到底是不是叶群亲生。即使弄明白了原由,她和母亲仍然对立,曾经不堪母亲的呵斥服过毒,幸好被发现及时没出大事,但是精神受到很大打击。好在她和父亲林彪的关系很好,让她多少得到了些父爱。她始终不相信父亲会叛逃,“9·13”之夜她之所以向警卫部队报告,就是因为她怀疑是叶群和弟弟怂恿劫持了父亲。由于她始终坚持这一点,所以她由短暂的英雄一下又沦为受审查的对象,吃了很多苦。如今她和曾经在她家工作的保姆生活在一起,形同亲人,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林立果也是如此,他成年后就很少喊叶群母亲,总是称她“主任”或在背后干脆直呼其名,气得叶群直呼生了两个白眼狼。

       最后想说几句张宁。自古红颜多薄命,张宁因为那个特殊年代的原因成为了林家未过门的儿媳妇,这让她饱受命运之苦。1976年落寞的张宁和江某结婚,婚后生一子。由于感情原因她和丈夫离异,带儿子另过。后被一小她九岁的男青年孙某看中,穷追猛打。张宁经反复思忖后拒绝了男青年的要求,结果怀恨在心的孙某在1987年趁她不在家之际将她10岁的儿子骗出去溺死在水库里。万念俱灰的张宁想到了皈依佛门,幸好家人开导并张罗其婚事,幸遇浙江籍旅美富豪林赛圃,时年40岁的张宁远嫁国外,离开了这个让她无限依恋又无限痛苦的国土。两年后杀害儿子的凶手孙某伏法,消息传来,张宁失声恸哭。儿子冤仇得报,苦尽甜来的张宁婚后又产下一子,取名林佛欣,弱女终得天护佑。

       虽然误入林副统帅之门让她命运多舛,但她和林立衡也结下了深厚友谊。当初如果没有林立衡的善意保护,在那架由山海关起飞的飞机上就可能有她一个座位,那么她就将成为一场政治图谋的殉葬品。命运将她和林立衡拴在一起,如今这两个异姓姐妹在某一年的某一刻还会时常相聚。时间冲淡了梦魇,但冲不淡这对患难姐妹。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作为家庭主角的父母,在家庭和社会的舞台上,在决定要迈自己的哪条腿之前,一定要多为子女想想,你可能给子女创造幸福,也可能把他们卷入万丈深渊。林彪一家子,一个曾经多么辉煌、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就因为林彪夫妇“贪心不足蛇吞象”而烟消云散、花开花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