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云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1|回复: 1
收起左侧

试论隋炀帝对诗歌的贡献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912

帖子

353

积分

侍郎

     :

     :

     :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08-11-16 19: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摘要:隋炀帝是一个有才华的诗人,并有一些优秀的作品问世,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十多首。他的诗从内容上分边塞军旅诗、写景抒情诗和宫体诗。其中,边塞军旅诗刚健豪迈、气势雄浑,写景抒情诗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充分体现出隋炀帝诗歌帝王霸气和文士秀气的特点。他取长补短,融合南北诗风,推动诗歌的格律化,为唐朝律诗的发展奠定基础,扫除南朝淫靡绮丽的诗风,开拓诗歌清丽质朴的新气象。为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  隋炀帝  诗歌艺术  文学成就  
Abstract: The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is a talented poet, with some outstanding works coming out. There are over forty of them hand down till today. Based on the contents, his poems are divided into troops’ poetry, lyric and palace poetry. Among them, troops’ poetry is vigorous and bold, and the imposing manner is forceful. Lyric is with graceful mood and sincere feeling. All of them demon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mperor’s arrogance and gentleman’s elegance. He merges the poetry style of North and South, making them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It promotes the regularization of th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ng Dynasty’s regulated verse, clearing away the obscene and gorgeous style of Nan Dynasty’s poetry, opening up the new scene for poetry with elegance and simplicity. He devotes a lo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s poetry art.      
Key words: Emperor Yang of the Sui Dynasty; poem art; Literature achievement.



隋炀帝作为一代帝王,一直是史家评论的焦点。有人大骂他在政治上的残暴,也有人称赞他在政治、经济方面做出过诸多贡献。然而,很少有人关注其他方面的情况。事实上,隋炀帝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诗人。他在诗歌创作上不落窠臼,独树一帜。他所开创的诗风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一、隋炀帝的诗歌创作
隋炀帝非常重视诗歌创作。史载,“帝退朝之后,便命入阁,言宴讽读,终日而罢。”[1]“每有文什,必令其(柳  )润色加工,然后示人。”[2] “帝每有篇章,必先示自直,令其诋诃。自直所难,帝辄改之,或至于再三,俟其称善,然后方出。”[3]可见,隋炀帝在创作的态度上是极为严谨、认真的。可以说,他在诗歌上很有成就,而这与他重视诗歌创作是分不开的。
隋炀帝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公元603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他当皇子、太子时期,其间,他受柳  、庾信等南方诗人的影响,诗歌多为写景抒情诗,有些诗歌还有宫体的韵味。《春江花月夜》和《四时白纻歌》即为此时之作。第二阶段是在他当皇帝时期,其间,他除写景抒情诗外,还创作了大量的边塞军旅诗,如《冬至乾阳殿受朝诗》和《饮马长城窟行》等等。
隋炀帝一生写了不少诗歌,但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很多作品都遗失了,如今流传下来的,主要是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4]中收录的44首诗歌。
二、隋炀帝诗歌的内容和特点
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所收录的44首诗歌来看,隋炀帝诗歌的内容相当丰富,而且是很有特点的。
(一)隋炀帝诗歌的内容
隋炀帝的诗歌具有多种类型,从内容上,大致将其划分为写景抒情诗、边塞军旅诗和宫体诗三大类。
1、写景抒情诗  隋炀帝的写景诗形式上比较艳丽,但他在描写上有很深的造诣,表达了他丰富的情感。其中的代表作有《夏日临江诗》和《春江花月夜二首》等。《夏日临江诗》云:“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这首写景诗刻画的非常逼真,场面壮美,境界雄奇,它给人展现的是一幅幅层次清晰,色彩丰富而富有动感的画面。词藻秀美,语言清丽,用这种语言写景将情感注入其中,达到一种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怅然忘归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对特定的时节,特定的景物,都有细腻的体察和逼真地描绘,将日落沧江,云散远山等博大景象和鹭飞林外,莲开水上等细小物象组合成极富审美张力的空间意象,中间杂以诗人的怅惘之情,创造出含蓄慰藉的意境。特别是“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不仅在对仗上极为工整,而且在色调上,用红和白两种颜色形成强烈的对比,构成一种反差,增强了视觉效果,在技巧上很见功底。《春江花月夜二首》中有四句对仗极其工整,充满了诗情画意。当然,这一类的诗还有很多,像这种写景抒情的诗还有《早渡淮诗》、《临渭源诗》和《正月十五日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等,在此不再详述。
2、边塞军旅诗  隋炀帝的边塞军旅诗刚健豪迈,慷慨朴实,对改变南北朝以来的那种颓废低靡的诗风,开启唐朝典正雅致之风有重要作用。如其《拟饮马长城窟》先说“横漠筑长城”的重要性,接着描写鸣金击鼓“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的壮观场面,结尾写功成凯旋,气象恢宏,劲健峭拔,其中,“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两句写出了塞外的秋寒,于苍茫高古中透出一股清挺之气。其《白马篇》仿照曹子建的《白马篇》叙述征辽之事,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能征善战,持身许国的白马将军形象。“岛夷时失礼,卉服犯边疆。征兵集蓟北,轻骑出渔阳。进军随日晕,挑战逐星芒。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校正旆扬。” 通过不厌其烦的铺陈描写,对白马将军作了细致的刻画。同时,也描绘了战斗的宏大场面,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有苍莽雄健的风格。这种类型的诗还有《纪辽东二首》、《赐史祥诗》等,都具有劲健,峭拔,苍莽的豪雄之气。
3、宫体诗  隋炀帝“唯与后宫流连耽湎,帷日不足,招迎姥媪,朝夕共肆丑言,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轨不逊,以为娲乐。”[5]他在这样的生活环境当中,写了一些表现宫廷艳情的诗。他与梁、陈时期的萧纲,萧绎,陈叔宝等亡国之君所作的宫体诗,从内容和题材上看都如出一辙,从风格和品貌上说也大同小异,都是轻侧艳治,浮靡淫荡,“文匿而彩,意浅而繁。”[6]体现了颓废、下流的思想,这是我们要批判的。不过,他真正属于宫体范畴的诗并不多,只有四五首而已。它们作为隋炀帝诗歌的一部分,表现了隋炀帝的宫廷生活,对隋炀帝的个人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帮助。
(二)隋炀帝诗歌的特点
隋炀帝,作为帝王,拥有九五之尊,至高无上,他的诗歌中显示出一种帝王的霸气;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人(而不是神),具有普通人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还具有文士的秀气。
1、帝王霸气  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想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7]同时,他对自己的文学才能也相当自负,“(炀)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8]正是这种君临天下的帝王之尊以及文学上的自负心理使他写了许多充满帝王霸气的壮丽诗篇。如《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竖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此诗用乐府旧题展现了大漠风光,表现了一个帝王为黎民百姓而征战塞外的豪情。其中“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表明他效仿秦始皇修建长城,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效仿汉武帝征突厥的雄心壮志。其《季秋观海诗》:“浮天迴无岸,含灵固非一。委输百谷归,朝宗万川溢。”用万川朝宗象征人心归己,表达一统天下,令万民仰止的雄心壮志。这不能不让人想到魏武帝曹操征乌桓时所作的《观沧海》,他们都用观海的题材,表现统一天下,四夷归附的雄心和帝王气魄,这是其他文人难以模拟的。隋炀帝在位期间,为矜夸威势,多次率大军出巡。他北出长城,至突厥启民可汗的领地,西巡河右,接受西域各国的朝觐,又凭借强盛的国力,多次发动对边境邻国的进攻。这期间他写了扬威内外和夸耀武力的诗,诗中或是描写漠漠大荒的塞外风光,或是描写旌旗飞扬,鼓角悲鸣的出征情形,或是描绘兵戈交加,沙场厮杀的悲壮场面,或是描写班师凯旋,高歌奏捷的宏大气势,等等。这些诗描写的场面阔大,格调苍劲高古,气势雄浑,充分展示了他开阔的胸襟和霸王之气,使他的诗歌具有了帝王的霸气。  
2、文士秀气   隋炀帝长期生活在南方,受南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尤其是在文化心理和艺术旨趣上更是如此。作为一个文人,他的诗才很高,有丰富的思想感情,所以,在他描写景物的时候,能够寓情于景,情景结合,使诗歌具有浓郁的南方风韵,呈现文士的秀气。他的写景抒情的诗,大多描绘各种有特色的山水风光和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其中,《诗》和《夏日临江诗》是最典型的。还有如《望海诗》:“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断涛还共合,连浪或时分。”——雄伟壮观;《春江花月夜二首》:“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辉。”——优美沉静;《冬夜诗》:“月影含水冻,风声凄夜寒。”——凄清幽冷;《夏日临江》:“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清丽纯静。隋炀帝也写过一些宫体诗,但他用浮华的语言描写内宫妇女的容貌、体态、服饰和情思的艳诗却不多。总的来说,他的写景抒情诗凸现了文士的秀气。
三、隋炀帝诗歌的成就和影响
从诗歌的内容和特点来看,隋炀帝在诗歌创作方面是很有成就的。不仅如此,他的诗歌对后世还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一)隋炀帝诗歌的成就
隋炀帝在隋代诗坛上,成就很突出。他利用自己帝王和诗人的双重身份,在推动诗歌的格律化,拓展诗歌题材,开拓新气象,融合南北朝的诗风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推动诗歌格律化  诗从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从古体发展到律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杨广少学庾信,后师柳  ,吸取南北诗风的精华,在他手中形成了在唐朝大放光彩的七律体。在杨广之前,庾信的《乌夜啼》已具有七律的形式,但它的境界狭小,叙事单一,显得比较粗糙,尚不圆熟。而隋炀帝的《夏日临江诗》已很接近唐人的五律,其中“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对仗非常工整,可推为名句。他的《江都宫乐歌》,《中国文学史》评价说:“形式上比庾信的《乌夜啼》更接近唐代的七律”[9]王步高先生也说:“隋代已有七言律诗出现。历来认为隋炀帝杨广的《江都宫乐歌》便是早期的七言律诗。”[10]可见,隋炀帝在诗歌格律化的道路上已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在诗歌发展史上是不可忽视的。
2、拓展诗歌新气象  隋炀帝能够冲破陈梁艳丽诗风的樊篱,拓展诗歌题材,开拓新的诗风。隋炀帝的诗具有慷慨宏阔的帝王霸气和清丽明婉的文士秀气。他的帝王霸气之辞多为乐府诗,慷慨激昂,宏阔壮丽,以边塞军旅题材为主,展现出新的气象。其清丽明婉的文士秀气之辞,则是在继承南朝诗歌成就的基础上,跳出南朝人作艳情诗的老路,扫除齐、梁淫靡绮丽之气,开拓清丽质朴之风。
边塞军旅诗在南朝时就已经出现了,但南朝诗人只是把它作为一种审美的题材来欣赏,加上南朝诗人缺乏对苍莽阔大的北方边地的切身体验,故他们的诗缺乏真情实感,有矫揉造作之嫌。隋炀帝则不同,他不仅有大展宏图的雄心壮志和对自身才学的自负,而且有率兵亲征的切身体验。因此,他的诗歌中有一种浩大的气魄,表现出一代英主雄姿勃发、宏阔壮丽的气概,体现了一种新生的,勃发向上的,慷慨激昂的气息。像《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气象阔大,与齐梁萎靡少质的诗歌截然不同。其《白马篇》:“阵移龙势动,营开虎翼张。冲冠入死地,攘臂越金汤。尘飞战鼓急,风交征旆扬。”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描写战争,写出了鏖战正酣的淋漓气势,激昂飞扬。“本持身许国,况复武功彰。曾令千载后,流誉满旂常。”诗中追求生命价值实现的主体意识,展现了强烈的自信和进取精神,这与唐人“宁做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相通的,体现出奋发昂扬的精神。这种诗篇在隋炀帝的诗歌中还有不少,如《冬至乾阳殿受朝诗》:“端拱朝万国,受文继百王。”是很有气势的。《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如何汉天子,空上单于台。”在久溺南朝绮靡浮荡,北朝辞粗理缛的诗风中,颇令人耳目一新。
将边塞题材进一步拓展,展现其帝王霸气,隋炀帝是有贡献的,同时,他在展现其文士秀气方面,也能独树一帜,不落窠臼,打破南朝的“绮靡,浮荡”之风。虽然隋炀帝也作宫体诗,但真正描绘艳情的却并不多,而相当数量的诗作是用宫题诗的题目写绚丽灿烂的自然景观,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少数诗作将物象与情丝结合,创造出情景交融,浑融完整的意境。如《四时白纻歌》系梁朝诗人沈约所作,原诗五首,写的都是歌儿舞女的娇艳之态,为典型的艳诗,而杨广之作则不然,其《四时白纻歌二首·东宫春》:“洛阳城边朝日晖,天渊池前春燕归。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小苑花红洛水绿,清歌宛转繁弦促。长袖逶迤动珠玉,千秋万岁阳春曲。”写景清丽、明媚,没有冶艳之态和脂粉之气。还有,像《春江花月夜》是陈后主创制的艳曲之一,原诗虽已不存,但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11]可知陈后主原作是很艳丽的,但杨广之作则变成了意境优美的写景诗了:“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此诗写出了春江美丽的月夜景色,描绘了优美恬静而又生机盎然的动人画面,三四句摇星带月,气魄宏大,具有北地粗犷,豪雄的气息。诗歌境界开阔,极富动感,透露出诗人阔大的胸襟。相比之下,同题奉和的诸葛颖之作:“花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则显得写景约艳,诗景局促,不能和杨广的诗相提并论。
需要指出的是,杨广学习柳  ,承习南朝诗风,过着淫靡奢华的帝王生活,所以在他的一些诗作中不可避免的显示出宫体色彩,但是他能够为矫正这种淫靡无质的诗风做出一定的努力。杨广说:“陆士衡之披文想质,弟子多渐。既蒙奖成,敢不克励?邯郸绝妙,深恐难工,还镇病廖,庶或勉强。”[12]可见他是朝着北朝诗风质朴贞刚的方向努力的。他把这种努力应用到自己的诗歌创作当中,如《四时白纻歌·江都夏》:“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潇潇江水平。”把江南黄梅雨时节那种细雨洒洒和清华的气息轻轻带出,给人一种清新爽朗的感觉,淡化了“飞楼绮观轩若惊,花箪罗纬当夜清。”的宫廷意味。  
3、融合南北树新风  南北分踞数百年,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文化的交流,形成了不同的诗风,隋统一全国后,如何取长补短,融合南北的诗风,是文学上一个开创性的任务,隋炀帝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隋炀帝将南北诗风进行融合,“并存雅体,归于典致。”[13]吸收南北诗风的长处,运用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四时白纻歌二首》之《东宫春》虽“长袖逶迤动珠玉,千年万岁阳春曲。”但是“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之清新婉致。“小苑花红洛水绿”及其二《江都夏》的“绿水红装两摇漾”之婉丽,让人感到清新自然而非绮靡浮华。而边塞诗和军旅诗,意境宏阔雄壮,词藻纵横,风格劲健,立意高远,充满帝王的霸气。另外,杨广还将北方诗人的慷慨意气和南方诗人的细腻情怀相结合,在同一首诗中表现出来,创造出深沉蕴藉的诗境。如其《月夜观星诗》:“团团素月净,翛翛夕景清。 谷泉惊暗石,松风动夜声。披夜出荆户,蹑履步山楹。欣睹明堂亮,喜见泰阶平。嘴参犹可识,牛女尚分明。更移斗柄转,夜久天河横。徘徊不能寐,参差几种情。”写秋夜月明的景色,清切而冷然,写景后抒情,含蓄而蕴藉,淡淡的喜悦夹杂着些许惆怅,令人回味。还有《诗》情景结合巧妙,看似浅近,却含蕴藉的诗境,充分的融合了北方的质朴和南方的细腻与婉约。
隋炀帝不仅通过个人的诗歌创作推动南北诗风的融合,他还凭借政治地位,影响改变隋代的诗风。基于南北朝诗风之弊和全国统一新局面的产生,隋炀帝有了融合南北文化,各取所长,补其所短的愿望。他在大业三年《劝学昭》中说:“今方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诸在家及见入学者,若有笃志好右,耽悦典坟,学行优敏,堪膺时务,所在采访,具以名闻。”[14]可见,杨广欲以帝王之尊统一南北诗风,招揽人才。他在扬州任总管的时候招引了大批的南方诗人作学士,形成了一个盛大而有声势的文学集团。这个集团以他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实践影响和领导当时的诗坛,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因此,隋炀帝对侍臣说:“气高志远,归之于胄;词清体润,其在(虞)世基;意密理新,推庾自直。过此者,未可言诗也。”[15]隋炀帝所评的三人虽都是南人,但“气高志远”,“词清体润”和“意密理新”的艺术特征则不是原先的南朝诗人或北朝诗人所能独擅的,这也充分体现了隋炀帝在对南北诗风融合的努力下所出现的诗歌新貌。
(二)隋炀帝诗歌对后世诗歌的影响
隋炀帝在诗歌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隋代文学做出了贡献。唐太宗曾说:“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16]表明李世民对隋炀帝诗歌的认可。魏征评隋炀帝的诗歌“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故当时缀文之士,虽得而取正焉。”[17]也表现为赞赏的态度。他在融合南北诗风的同时,独树一帜,倡导新的诗风,这种诗风不仅影响了隋代诗人,而且由于唐太宗和魏征等人对杨广诗风的肯定,使得初,盛唐的诗风也受隋炀帝诗歌的影响。
隋炀帝的写景诗影响了唐朝,其中隋炀帝写景诗的诗风对李白和王维的影响较明显。杨广虽然生活奢侈淫靡,但其写景诗却十分的清新自然,抒发自身的真情实感。像《春江花月夜二首》就散发出清新的气息。李白最崇拜的就是谢脁的清真,“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称赞谢脁诗歌的“清发”。李白的诗歌清新自然,隋炀帝的诗避免了齐梁诗歌的繁缛绮靡而自然秀美,有的诗还有宏大的气魄及浪漫主义的特征,这对李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画诗人,他虽然在个性上没有杨广那么张扬,但他的诗一般用安闲的笔调表达作者与大自然感情,这一点上,很难说王维没有受到杨广的影响。还有杨广的优美意境诗《春江花月夜》,唐朝张若虚则有被闻一多先生称为“孤篇压全唐”的同名之作,张诗也表现了春江美丽的月夜景色,只是多一些哲理意味。袁刚先生说:“隋炀帝《春江花月夜》对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同题乐府也不无诱发力”[18]很明显,张若虚也受到了隋炀帝诗歌的影响。
众所周知,唐朝的高适和岑参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们描写塞北风光,表现了军人为国征战的豪迈气概。隋代前期的卢思道《从军行》已开边塞之音,隋炀帝的诗中也有边塞诗,反映他的军旅生涯,描写塞外风光,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如《饮马长城窟行》以乐府旧题写出塞外风光,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其中“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上承卢思道的“单于渭桥今已拜”(《从军行》)下启高适《塞上》诗“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王步高先生说:“盛唐的边塞诗受隋诗的影响很大。隋代曾涌现过一个以隋炀帝杨广,开国元勋杨素为首的边塞诗人群……其边塞诗数量之多,成就之高,是隋诗中最重要的部分。”[19]可见,隋炀帝作为隋代诗坛的领袖, “导唐人之先路”[20],对盛唐边塞诗的影响是存在的。
另外,隋炀帝的宫体诗上接南朝宫体诗,下启唐初宫体诗。对唐初的李世民、虞世南和李百药等诗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虞世南本在隋炀帝的身边,入唐后伴太宗李世民左右,他受到隋炀帝的影响,并且把这种影响作用于李世民。虞世南和李百药等人活跃于贞观年间,对太宗时期的宫体诗影响很大。
还有,隋炀帝的诗歌被大量的化用到唐诗中。孟浩然的名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的颔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端居”二字便是出自隋炀帝《赐牛弘诗》“垂拱事端居。”还有杜甫《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中“少壮乐难得,岁寒心非他。”二句中“岁寒心”一语,也可能是从隋炀帝《北乡古松树》诗中“孤生小庭里,尚表岁寒心。”中化用而来的。杨广的《悲秋》:“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极为典致,唐人罗隐《广陵夜读进士常修三篇因题》化引之:“剑关夜读相如听,瓜步秋吟炀帝悲。”被推为杜甫七律第一的名作《登高》诗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是从隋炀帝《悲秋》诗中“风急蝉声哀”变化而来的。刘长卿《月下呈章秀才》诗中“寒鸟数移柯”与隋炀帝《悲秋》诗中“鸟击初移树”内容相同,但风格稍逊。中唐是唐诗的中兴时期,这一时期的诗人也从隋炀帝的诗歌语言中摄取养分。代表就是刘禹锡和白居易,刘禹锡的那首享有盛名的《竹枝词》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即从隋炀帝《四时白纻歌二首·江都夏》中“枫叶萧萧江水平”句转化而来。白居易享有盛名的代表作《长恨歌》中“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二句也得益于隋炀帝《饮马长城窟行》诗之“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
隋炀帝的诗歌不仅对唐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隋炀帝的《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暗销魂。”这首诗的前二句被秦观化用到他的《满庭芳》词中:“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南宋词人王炎的《浪淘沙令》起首句是“流水绕孤村”,还有元朝人杨果也直接将“流水绕孤村”一句引入其创作的散曲[仙侣]《赏花时》中,虽然他们可能是用秦观的词句,但版权却为隋炀帝所有,受隋炀帝的间接影响是无疑的。另外,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感情以及所用的表现手法都与元朝马致远的那首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似,如果说马致远没有受隋炀帝《诗》的影响,这恐怕很难让人信服。
四、简短结论
隋炀帝作为后人所评的暴君,虽然以暴戾致动乱,导致富庶的隋朝二世而亡,迅速灰飞烟灭。但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杨)广虽不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却是一位绝好的诗人……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薛、卢之流自然更不易与他追踪逐北。”[21]他在诗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隋炀帝既是一个从北方大漠风尘中走出的封建帝王,又是一个曾在南国青山绿水中长期生活过的敏感诗人。所以,他的诗歌融合了帝王的豪雄气概与诗人的细腻情怀,融合了北方诗人的贞刚质朴与南方诗人的清绮纤丽,从而具有了帝王霸气和文士秀气的双重特点。尽管他的诗歌有的比较粗糙,有的还有宫体轻艳之嫌,但总的来说,他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时代风貌,展现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政治抱负,他在推动诗歌格律化,开拓诗歌新气象,融合南北诗风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诗及其诗风对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他在文学史上的确有不可磨灭的成就和地位。
由于隋炀帝在政治上的表现而遭到历代人们的非议和批判,掩盖了他在诗歌史上乃至文学史上的功勋和地位,他的诗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没有自己应有的历史地位,这是我们的失误,我们应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重新认识这个误区,对隋炀帝在诗歌乃至文学上的贡献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1] 魏征等:《隋书》卷58《柳  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423
[2] 魏征等:《隋书》卷58《柳  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423
[3] 魏征等:《隋书》卷76《虞自直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742
[4]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隋诗卷3,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一版,p2661—p2674, 本文所引用的隋炀帝诗歌均出自此书。
[5] 魏征等:《隋书》卷4《炀帝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95
[6] 魏征等:《隋书》卷76《文学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730
[7] 魏征等:《隋书》卷4《炀帝纪下》,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94
[8] 魏征等:《隋书》卷22《五行志上》,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625
[9] 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p21
[10] 王步高:《略论隋代诗体的格律化进程》,辽宁大学学报,1994(4),P102
[11] 刘昫等:《旧唐书》卷29《音乐志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一版,p1067
[12] 严可均:《全隋文》卷6《与释智顗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一版,p66
[13] 魏征等:《隋书》卷3《炀帝纪上》,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64
[14] 魏征等:《隋书》卷76《文学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730
[15] 魏征等:《隋书》卷76《王胄传》,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741-p1742
[16]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卷192 太宗贞观二年,北京,中华书局,1956,第一版,p6053
[17] 魏征等:《隋书》卷76《文学传序》,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p1730
[18] 袁刚:《隋炀帝传》,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一版,p422
[19] 王步高:《略论隋诗对唐宋诗词的影响》,吉林大学学报,1994(5),p67
[20]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上海,中华书局,1929,第一版,p57
[21]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第一版,p274


[参考文献]
[1]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第一版
      [2]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第一版
[3]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第一版
  [4]袁刚.隋炀帝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第一版
  [5]严可均.全隋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第一版
  [6]令狐德棻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第一版
  [7]司马光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第一版
  [8]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M].上海:中华书局,1929,第一版
  [9]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9,第一版
  [10]胡戟.隋炀帝新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一版
  [1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1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第一版
  [13]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第一版
  [14]毛水清.隋唐五代文学史[M].桂林: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第一版
  [15]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
  [16]王步高.略论隋诗对唐宋诗词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1994(5)
  [17]王步高.略论隋代诗体的格律化进程[J].辽宁大学学报,1994(4)
  [18] J.K.Fairbank and Kwang-Ching Liu.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19] Witold Rodzinski. A history of China .Oxford [Eng.],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79-1983.

主题

帖子

0

积分

小吏

     :

     :

     :

Rank: 1

发表于 2011-3-5 03: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总喜欢以个人之好恶来定人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